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培养例谈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邓生永
[导读] 推理是指个体在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

        邓生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中心学校 530199
        摘要:推理是指个体在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通过分析和综合引出新判断的过程。推理能力是学生对客观事物形成判断的一种能力。可以说推理能力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理科类课程学习中,推理是学生学好数理化课程的重要思维方式。当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推理更多存在于数学教学之中,从而忽略了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学科素养提升。为此,本文就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探讨如何在物理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推理能力;逻辑思维;想象思维
        前言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学习这门课程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探究思维等要求较高,需要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当前物理教材内容以及中考物理考查来看,只要学生具备良好推理思维,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就能够抽丝剥茧地解决问题。所以,注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也是当下我们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抓住物理规律,培养学生逻辑语言描述物理现象的能力
        推理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基础上的,而逻辑思维的养成需要不断训练。初中学生大多对图形、实物感知能力更强,用抽象的逻辑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较差。鉴于这一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不妨先引导学生用逻辑语言描述物理现象,促使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运动的描述”这一节内容时,针对“参照物”这一概念,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然后请学生交流讨论:①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②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最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参照物”的概念----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通过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解释改变和生活现象,逐步训练学生逻辑语言表达能力,间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二、引导学生识图,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了非常多的图形图像内容,比如电路图、凸透镜成像原理图、物态变化图、运动描述图......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想象力发展的。除此外,图形推理也是推理的一种,通过识图、分析、思考、总结等一系列方式认识物理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能够有利于学生推理能力发展。例如,教学“ 磁现象 磁场”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磁性的地球”这一客观现象,可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情境导图问题:司南、信鸽传书等都是利用了地磁场对它们的受力作用,那么地磁场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对此的了解有多少?请学生先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多媒体出示地球磁场分布以及磁偏角图形,师生共同总结地磁场的分布及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方向关系,给学生介绍磁偏角的概念及其发现的实际意义。        
        通过图形识别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想象分析,避免学生天马行空的瞎想,同时也能让学生按照图形提供的方向有针对性地推理判断,再结合师生交流讨论,更容易归纳总结出知识结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想象力以及推理能力发展。


        三、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推理过程
        如果说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前提,那么让学生真正经历推理过程则是学生推理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部分物理现象、物理原等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依托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真正经历实验设计、分析、总结等过程,从实验中合情合理地推理出结论。例如,完成探究阻力对物理运动的影响这一实验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请学生思考如何降低台阶,真正暴露物体不受力的本性。在此实验中,物理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收集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下表,总结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其次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如下推理:
        师:若木板表面绝对光滑,小车所受阻力为零,小车速度如何变?怎样运动?
        生:速度减慢,保持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师:画出此时小车的受力示意图,通过画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车此时的受力情况。
        师:当小车运动到木板末端时,重力和支持力都消失,小车会掉下去吗?为什么?小车将如何运动?
        生:小车此时不受力,也不会掉下去,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所以,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会怎样运动?
        生: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机会,在合理推理下,绝大多数同学能理解“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既达成了实验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总结、归纳推理的能力。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距离
毛巾    大    18cm
棉布    较大    48cm
木板    较小    72cm
表1(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数据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影响学生物理学习和应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注重物理理论知识教学、实验教学,更应该依托这些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推理能力培养,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人类推理的“推理题与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J].胡竹菁,胡笑羽.心理学探新.2015(03)
        [2]情绪效价及强度对演绎推理的影响[J]. 刘浩鑫,孟宪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05)
        [3]初中物理热学相关概念的教学实践探究[J]. 王珺.技术物理教学.201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