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娜
山东省潍坊中新双语学校 261041
摘要:新课改大背景下,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做好教学评价,则是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举措。为此,“教、学、评一致性”得到了广泛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可以使课程教学更加科学、规范,更有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本文从自身的教学时间出发,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之外,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可以说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想让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获得更大限度地发挥,需要在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之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对该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确保备课综合性,设置合理教学目标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开展。备课,不只是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等进行深入解读,掌握课程教学的多层次的目标,如知识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等。另外,还应当“备学生”,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有全面的了解。综合考虑以上内容之后,会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例如教学《表内除法》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应当考虑到学生对《表内乘法》这部分知识可能掌握不熟练的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小测试,了解学生关于“表内乘法”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理想,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训练,通过表内乘法、除法结合教学,促使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备课,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方向、进度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但是课堂上的具体执行中常会出现一些计划以外的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够墨守成规的完全按照备课的内容和思路走,而是应当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使其能够更符合学生实际学情。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跟上课堂教学进度,避免出现学生知识、认知与课堂教学相脱节的情况。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时,课程伊始,如果教师就开始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让学生回顾相应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深化理解。之后再利用学生既有知识和学习经验开展新课教学,会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学习难度明显降低。
三、落实分层教学原则,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改强调教育公平,教学中应当促使每一名学生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最大化发展,即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思维水平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接受同样的教学的情况下,每一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要想促使班级中的学生们都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并在知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获得有效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例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有的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步骤,并能够准确计算出教师给出的几个习题,而有的学生在运算顺序以及计算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其中能够较好地掌握混合运算技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而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则尝试做难度稍低的这部分习题,同时教师可以鼓励这部分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做难度更大的几道综合题。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感受到更多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以上几项措施主要是“教”和“学”的一致性措施,而要想了解教的质量以及学的效果,还需要在教学后进行评价和反思。传统模式下,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权。而新形势下,更强调评价的“双主体”,即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评价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情况,这时教师不直接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之所在。这样既增强了课堂互动,和谐了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记忆,能够避免今后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另外,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使用该理念进行备课、课堂教学、评价等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从而促进教学目标更有效的落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获得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华.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J]. 新智慧,2020(19):99,101.
[2]徐燕. 以“认识线段”教学为例:学习历程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化”[J].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19(02):18-19.
[3]何德慧,高虹. 从生活出发的数学教育——“教—学—评”一致下的《温度》教学设计及点评[J]. 内蒙古教育,2018(2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