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陕西省榆林市第六中学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理念和需求,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物理教学当中老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明确,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让各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当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下面就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科目方面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1]。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当中,不断完善自身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力”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力的概念进行深度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明白力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如果你们用手拍一下课桌,手会有什么感觉呢?”这时有很多学生就尝试着去拍课桌,并且各自分享了自己拍课桌的感觉,大多数同学说拍课桌时手会感觉疼。接着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当你们的手在拍课桌的时候手会有一种疼痛的感觉呢?”这样学生就陷入了沉思当中,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同桌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当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捏橡皮,让学生观察橡皮的变化,学生就会发现在捏橡皮的时候橡皮会发生一定的变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动手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力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对力的探究欲望。当然在此过程当中老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多发表学生对于知识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促进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度吸收和了解,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采用生活与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所有的物理知识就来自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所服务,物理知识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进入到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来源,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丰富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内涵,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的时候。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装有水的水杯和一支笔,然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池塘的水看起来特别浅,当我们实际下去的时候却感觉里面的水特别深?”利用这个生活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老师可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东西进行动手实验,让学生将笔放在水杯里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时学生们都观察到笔在水里面变形了。由此老师就可以将光的折射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引入,引导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探究。在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这对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而且要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针对相关知识和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共同学习。
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杠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杠杆原理进行深度理解,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小组长,并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每个小组按照信息收集,实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记录,实验总结相关流程对杠杆的原理进行验证。当然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也要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点拨。最后每个小组由组长将组内的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老师要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对于表现好的方面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对于其中的不足要给出相关的建议,引导其进行完善和改正。在小组学习当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团队合作当中发挥出了自身的价值,深刻的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采用实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度认知。同时通过做实验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利用科学的实验数据对自身的猜想进行验证[3]。这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对科学的探索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册“浮力”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度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简单的实验器材比如乒乓球、矿泉水瓶等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当然在实验之前老师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产生的相关疑问,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但不能正面给出答案,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实验结束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并写一份实验心得,针对实验当中存在的疑问学生可以利用查资料或者讨论的方式探寻问题的答案,最后学生要将自己的疑问和答案进行分享。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流程进行准确掌握,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要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还要采用理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永强.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模式[J]. 科技资讯,2020,18(9):181-182.
[2]陈发明. 深度剖析现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23):64-65.
[3]吴火发. 初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4):204,206.?
作者简介:李建华,1982年5月,男,汉族,籍贯陕西榆林,本科,初中物理教学、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