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娟
湖南省邵阳市第六中学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
摘要:目前,各大初中学校都在实施新课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各学科的知识面。就数学而言,初中数学远比小学数学难度高,因此,老师在教学时需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初中数学课堂上利用“引导式”教学模式授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课堂引导式教学的具体运用以及优势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引导式教学;教学优势
引言: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主要体现在探究性实例设计上,教师应设计出具有一定兴趣的探究性实例,吸引学生参加有趣、快乐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因成功和进步而产生的自豪感,使他们能够积极、有意识地探索学习之路。
一、初中数学课堂引导式教学具体运用
(一)课前预习
大部分中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可能在老师要求下,偶尔进行预习,也只是形式化、草草浏览、找不着重点、难点、问题和疑虑等。在预习前,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问,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安排适当练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展开正确的预习方式,首先应做到对下节课所学内容大致熟悉,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其次对课本中相关数学公式概念牢记,将例题多看几遍,理解公式在其中的运用,注意知识体系的形成,对难点概念进行标记,以便课堂上提出问题[1]。在预习之前,老师首先安排预习大纲,从而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对各科知识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课堂提问
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将授课的相关内容后,会对课本知识点产生疑问,当老师在授课时,会紧密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详细解释,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不知如何作答,这种带着疑问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中,老师可以提出圆的相关问题,鼓励同学踊跃发言,比如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圆心到边的距离,再根据公式得出面积。在提问帮助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当然,该问题的开设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应该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在老师鼓励下,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了通过实例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引入和应用,有必要在学生知识范围区附近设置问题难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为后续的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
(三)复习巩固与运用
老师在课后只是简单的布置作业,没有针对性的对本节课内容知识点出题,忽视必要的巩固和应用,导致学生互相抄作业。在巩固作业实践、深化理解知识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复习和巩固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运用他们刚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适当的练习题,作业的安排应当有针对性、简单性和适度性,尽量安排刚教过的同一类题目,并考虑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修订和巩固的过程中,通过家庭作业修改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种便是在“考试”的推动下,命题和评价可能不规则,教师可以适当地自行刻划试卷,甚至发起学生“自编试卷”,然后抽签采用试卷的方法[3]。
二、初中数学课堂引导式教学模式分析
(一)“引导式”教学模式概论
初中数学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实现了环境与认知的相互统一,对初中数学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反思、吸收和自我调整,最终实现数学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共同增长。
首先,教师通过 “引导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提出自学数学的要求;其次,教师需确定本次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习题,指导学生自学。在学习本课程的知识点后,将其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数学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善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保障数学教学质量。
(二)引导式教学模式优势
引导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为主,老师引导问题的提出,然后学生可以合作探讨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要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思想,让学生在课前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数学课的提问。在指导学生听课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每节课的学习要求,认真分析预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倾听解题过程,做好总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却没有做出引导,课堂上由老师带动课程节奏,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下降,而通过引导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生中自主思考问题,然后提出问题的思路,老师从中分析思路的正确性。
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指导,只有实施指导性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学习”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和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寿春. 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引导策略[J]. 考试周刊, 2017(71).
[2] 樊康. 浅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0):22-22.
[3]马秀霞.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 No.274(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