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巧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刘晟
[导读] 物理教学在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学科,

        刘晟
        贵州省贞丰中学562200
        摘要:物理教学在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学科,其中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等特点,同时存在很多实验教学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掌握,教师将问题教学法巧妙的运用至物理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辅助,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问题教学法  巧用
引言
        与其他学科不同,物理具备较强的抽象性、思维性以及逻辑性。故而,应试教育中的“死记硬背”是难以提升物理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只有让学生形成自身独有的物理学科学习思维,才能够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优良的成绩。问题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该种教学方式能够以更加突出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营造问题探究教学氛围
        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部分学生并不擅长与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疑问。学生对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畏惧心理,在主动设疑或回答问题期间,会考虑很多因素,导致问题教学方法的运用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改善这一问题的不足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问题探究教学氛围进行深入。首先,物理教师要以较强的亲和力面对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使学生体会到被教师重视的感受。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注重详细的进行回答与解决,避免过于敷衍的回答造成学生逐渐不善于提出问题的情况出现。另外,良好的问题探究氛围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活跃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效果。例如:在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课件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并使学生在问题探究教学氛围中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同时学会分析弹簧振子震动过程中鞥量的转化情况,从而促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加强营造问题探究教学氛围,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是促进提升问题教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方式。
二、创设情境,促进理解
        “生活是一个使个体不断成长并到完美的进程”,在设计情境时,除了要选择优质的问题,还要关注生活,以现实为桥梁搭建思维的平台,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自由思考,充分探究.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我就设计实验,引导观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知识理解,以此培养观察探究能力.首先,在同一高度释放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金属片,并提问学生:1.哪个先落到桌面上?2.为什么金属片先落到地面上?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很快给出答案:因为金属片比纸片重.对此,我没有多做评价,而是继续试验:我将大小相同的纸片揉成纸团后与纸片在同一高度用时释放.这时,学生惊奇地发现:纸团先落到地面上,然而两者的重量是一样的!这时,学生就开始疑惑,并迅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重量有关系吗?是否存在空气阻力的影响?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就邀请学生上台实验,让其利用牛顿管和抽气机验证,其余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由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到达顶峰,观察能力的也被调动到最大限度。
三、引导学生以实验形式探究问题
        高中物理中很多知识均需要学生以实验的形式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对实验等实践类型的教学方式并不注重,将更多的精力运用至理论教学中,进而导致学生缺失实验学习的环节,直接学习实验的结果,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发展作用下,物理实验教学成为了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教师以演示实验的形式为学生进行电视,同时融入了很多学生自主实验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以实验形式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是问题教学法中的有效实施措施。例如:在《动量守恒定律》一课的教学中,实验探究形式便非常适用于本课的教学。根据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三定律为学生创设探究性问题,继而引导学生利用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细线、弹簧、砝码、气垫导航等实验用具,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方式,同时学会判断系统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因此,加强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分析与解决,从而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反馈。
四、鼓励交流,发散思维
        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促进学生了解,帮助其掌握要点,我增加了“伽利略单摆实验”,对于这一实验,学生比较陌生,同时也很感兴趣,很快便引起了他们注意.之后,在实践操作中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还邀请学生上台,这一做法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定律的理解,还萌生了实际运用的想法,为后续深入探究作了良好铺垫.在这一基础上,联系学生初中的学习经验,我重现了斜面探究实验,帮助其唤醒旧知,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进行促进知识的迁移:1.如果一直让小球摆动,多次之后,它是否能上升回到原来的高度?2.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物体运动会怎么样?3.一直摆动的小球,它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吗?在什么情况下会越来越快,在什么情况下会越来越慢?什么情况下快慢一直保持不变?对于这些问题,就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在不断碰撞下达成共识,以此促进其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给其提供表达、交流的平台,根据其需求及时提供帮助,以此促进思维发展,将有效教学落实到位。
五、教与学生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这与现代教育中强调学生主体身份的教育理念一致。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能力,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将学习的方法教与学生,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进行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教师以“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并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从而以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待物理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果,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高中物理《重力与弹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重力产生条件、重力大小及方向等作为问题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胡克定律对重力与弹力的知识重点进行分析和探究。同时物理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分析并掌握胡克定律,同时使学生了解等效代替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被有效提升,在学生实验及观察的过程中对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加强探究方法的教学工作,是促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的有效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逐步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以更加优良的方式应用该种教学手段,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琼婷.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35):36-37.
[2]邱靖.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93-94.
[3]罗红娣.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8):31.
[4]李学东.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成才之路,2019(30):59-60.
[5]左昭亮.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19(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