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莫弱
[导读] 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莫弱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弄清楚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的变化,有的时候需要分辨清楚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以及他们的社会责任,这样就能够真正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从而开展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引言
         综合来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注重学以致用和学有所成。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期望学生能取得好一点的成绩,有意无意的减少了实验时间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改变理念和自身教学方法,寻求课堂教与学的问题,注重全方面的培养学生,在真正提高学生化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宏观辨识是指从各个层面去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同时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自然构建出分类相关标准。微观探析是相对宏观来说,对物质的微观世界进行精细化的探索,如化学元素、物质分子离子等等,都是物质微观因素;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指能够知道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并明确其变化需要具备相关的条件和规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是指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进行假设,并通过分析推理对其进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一些验证性的内容,也只有让学生进行推理思考,才能使其将知识内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系统性的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指能够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一项科学解释和应用的实践活动,能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即学生应具备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安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化学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树立健康的化学概念。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课前预习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和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并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元素进行引入,使学生能够对接下来的正式学习产生较强的好奇和期待,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冲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微课的录制而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知识的预习。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重视和关注,并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
(二)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化学课堂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这是应试教育理念导致的教学方法。

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摒弃这种老旧的教学思想,从实际教学出发来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进和融入新的思想和方法,以现代化教学技术给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材内容,在实现延伸教学的同时为课堂注入活力。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教学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而这种现象是微观的,不易观察到的,因此教师可融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来展开课堂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就课堂基本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全面讲述,包括理论发展、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判别方法、类型以及规律等,在学生对基础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再给学生举出一些案例,如燃烧反应、铁被腐蚀等。
(三)建构核心素养的思想观念
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中,有一个概念必须要明确,那就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还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观念。随着人们对绿色观念的认识的提高,在化学教学当中,绿色观念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这种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是人们在历史演变当中逐步的认识物质,也是人们在改造物质,利用物质的过程当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具有化学学科思想的认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必然结果,是辩证的朴素的化学思想。比如长期以来,有的化学教师对于“硫的氧化物”微粒观和元素观,实验观和化学价值观等,一直分辨不清,事实上这些观念是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的判断,故而引起大家认识上的混乱。
(四)进行趣味性试验
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不应该过于脱离学生所身处的实际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化学实验,使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实验的进行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动力和信心去对实验进行完成,并且将实验过程生活化也能够增添实验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进行投入和探索,这是对化学实验的一次突破和创新,使学生能够以新的角度去理解实验操作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实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使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地、积极地对实验进行完成。
(五)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
知识是发展学生素养的手段,而情境是将知识转化成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素养。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对知识应用的能力。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实物创设情境,借助直观形象的东西,让学生在观察和触摸等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通过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系统化地理解知识,使其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或借助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历经知识形成过程,使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打开思维,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出现的知识同时又能锻炼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教育意识,从课堂实际教学出发对化学教材深入挖掘,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并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行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教育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验,教师也要及时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完善知识框架,在提高学生化学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淑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0(34):96-97.
[2]苏福德.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互动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82-83.
[3]张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21):27-28.
[4]王翠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智力,2020(28):135-136.
[5]蒋宝红.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28):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