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松
泸定县冷碛镇中心小学校626101
摘要:赏识教育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分析其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其接受程度和个人能力,并给予科学、合理的积极性评价,在赞赏与表扬中推进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赏识教育可以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 应用分析
引言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当下教学模式的特色,为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而大部分的老师和家长却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并不重要,自家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全力注重于文化课的教育。其实,任何的教育都有一个起点和发展时期。就像一棵大树,在栽种的时候你只知道它需要水,于是你每天都辛苦的为它浇水,但最终这棵树是不会挺拔的。小学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自身素养与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老师和家长如何下笔十分重要。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身体心理各方面认真的培养。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必要性
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大多不成熟,内心往往比较脆弱。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在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增强自信心。通过赏识教育,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体育知识,不再被枯燥、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所束缚,教师与学生可以建立起较为融洽的关系,从而让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变成一种享受,有效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总而言之,赏识教育能够让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教师的教学认知,给学生以情绪、意志以及性格等多方面的肯定,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转变对体育课程的厌倦感与恐惧感,最大限度地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最终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良好发展。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堂教学过于死板
在过去,由于小学体育教学并不被重视,所以体育课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课堂。体育老师经常被安排去做其他的事,理所当然其他老师就有了自己可分配的课堂,甚至即使体育老师在,只要其他老师开口,体育课就变成了文化课。而在平时少得可怜的体育课上,学生期待的自由活动也并不会出现,大多数就是枯燥乏味的热身运动和单一循环的跑步,严重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学校里的体育器材也不会在体育课上用到。学生所期待的体育课就变成了乏味的活动课,孩子在身体上无法进行放松,在文化课上也有严重的影响,长此以往,这些负面的影响会逐渐的堆积带来更大的身心安全隐患。
(二)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
交流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了交流,人就变成了一台机器。同样,学生与老师更需要交流,在小学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一节接着一节比较紧凑。老师只有一个,而学生就比较多,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疏忽。有的小学生比较矜持,自己有了什么状况也不敢表达,有的老师也不会一个一个进行询问,就会形成沟通上的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对老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注学情,将赏识与针对性辅导结合
学情,即学生的学习情况。它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落实赏识教育的准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捕捉赏识的最佳时机,还应关注小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正视问题,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给予其有针对性的辅导。小学生体育学习的问题和困惑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有所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在讲解完“跳绳动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展开相应的练习,观察学生的动作,分析其相关动作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吸收及应用情况。对于动作不规范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指导,有针对性地规范其动作,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提高。
(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在体育课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老师首先要尝试着去了解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天性需求。例如在体育教学课上,可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老师可以当老鹰,而学生找出代表当老母鸡,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拉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制订相关的游戏规则,被抓到的小鸡要进行自我介绍,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说说自己最擅长哪一方面,对什么最感兴趣,这样就可以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相应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这种做游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独自支配自己的时间,在课上学习和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当学生真正投入自己的天性发展中时,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并且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学习效果。而且,鼓励的话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够自信地去面对世界。如果总是批评他们,会让他们变得自卑、胆小,不敢去面对世界。
(三)营造氛围,为赏识教育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赏识教育需要以良好的氛围为支撑。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学氛围越是活泼、轻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师赏识的时间与空间就会越充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授课需要,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践行赏识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营造同龄人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合作中完成实践任务,还可以深化自己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将“单独赞赏”转为“小组赞赏”,向小学生传递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凝聚力,进一步强化其体育学习的效果。
(四)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效提升赏识教育的优化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教师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旨,有效丰富教育指导形式与教学模式,通过积极表扬、嘉奖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认可、支持与鼓励,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教师就可以将赏识教育运用其中,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身体的接受能力等因素,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主参与积极性。针对训练过程中动作做得比较规范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运用赏识教育对其进行嘉奖,有效增强此类学生的成就感,让其更加投入地进行训练,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对于训练过程中体形较肥胖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运用赏识教育中对其积极鼓励,可以通过“你真棒!”“你的动作非常标准”等鼓励话语鼓励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认可与支持。并且,在应用赏识教育中,学生不再因为动作做不好、怕教师批评等消极因素而产生紧张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与训练中,有效增强课堂效果。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而课堂的传统落后思维更不能滞留。小学体育教师更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努力培养孩子的个性与能力,对孩子整个人生都有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英.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62-63.
[2]李宏.探析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1):102.
[3]蔡汉森.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87-88.
[4]吴从贤.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18):146.
[5]宋家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