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中学 221124
摘要: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教学只能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各部分身体机能,殊不知体育教学对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具有极强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门要求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对此,本文从发现问题、挫折教育、创设平台、定向运动等多个方面出发,探究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途径
引言:如今的初中学生面对着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压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应当提上日程。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教师所面对的难题。对此,本文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几点策略,希望为各位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有的放矢,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身的性格和特点,也会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之处,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找出每位同学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引导的形式进行教学,减少学生的不安和焦虑,提高课堂的效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主要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位同学的发展,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1]。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田径》一课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学会跨栏步技术,了解跨栏跑的特点和意义,能够掌握栏间跑和跨栏步相结合的知识,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锻炼顽强勇敢的品质。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较大,部分学生会产生逃避的心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减少心理产生的恐慌。并且在场地上加入一些安全防范措施,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进行正式训练之前,老师会帮助同学们进行一些拉伸活动,比如绕田径赛场上慢跑两圈、体转运动、侧摆腿运动等。在进行训练时,要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训练之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成快班和慢班,改变学习的进度和教学方式,充分满足各位同学的需求。在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应当仔细的观察每位同学的状态,发现问题时尽快的处理,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挫折教育,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初中阶段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要面对许多的艰难险阻,在初中体育的课堂之上,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挫折教育在中学的课堂上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当前学校应当重视的一部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和障碍,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困境,设置合理的挫折教育情境,帮助同学们克服困难,让同学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对此,老师应当在一些训练中,增加一些刻意性的障碍,观察学生面对障碍时的反映,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同学们掌握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方法,冷静的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在不断地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潜能[2]。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背越式跳高》一课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背越式高弧线助跑以及弧线助跑的起跳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将背越式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进行有效的衔接。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大原有的跳高标准,为同学们设置一个障碍,比如在进行高跳能力练习时,要求上步起跳摸高物,老师可以增加高物的高度,为课堂增添一些挑战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意志力。让同学们根据不断地训练,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创设平台,打破传统,培养积极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对此,老师应当打破常规,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同学们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创设平台的方式,将传统单调的体育课堂,融入一些让同学们自己发挥的场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对抗赛的环节,激励学生投入到竞争之中,营造一个充满火药味的课堂。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篮球》一课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运球的转身技术,培养自身的速度和灵敏度。在课堂上会有一部分同学对篮球的兴趣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强他们对于篮球的兴趣,可以采取对抗赛的方式,将学生们分为两个小组。在前期的运球过程中,加入对抗赛的形式,让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站在相对的两排,一组一个篮球,由一端的队员开始,边拍篮球边走到对面,将球交给另外一个队员,对比哪组用时最短,即获得比赛的胜利。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拼搏意识,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之中。
四、定向运动,团队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定向运动是学校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学校中不同的位置设置一个点,让同学们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的地点即为获胜。在这类的运动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常见的便是接力定向运动,老师可以在体育的课堂上设置此项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3]。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障碍跑》一课中,进行下压式传接棒的徒手练习和持棒练习过程中,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接力跑训练,提前设置好各个环节在操场中的位置,采取奖励制度,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会获得奖励。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耐力和团队配合能力,比如将跑步速度快的同学放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将跑步慢的放在中间阶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身体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严峻的应试教育之下,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初中的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场所,教师通过挫折教育、创设平台、定向运动等形式使学生在训练中升华自己,增强自信心,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马才.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25):135-136.
[2]周邦运.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分析研究[J].家长,2020(25):54-55.
[3]何帅.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新智慧,2020(2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