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探析中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王艳艳
[导读] 在现代化的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拥抱生活

        王艳艳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庄上镇庄上学校                 033300
        摘 要:在现代化的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拥抱生活,通过运用为学生创造生活化情境、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等一系列方法推动中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需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虽然说艺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发散,但倘若没有足够的亲身体验和生活经历,艺术创作就容易变成空有华丽的皮囊却没有精神内核的产物,美术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将美术知识教授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推动美术教学的生活化,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其审美层次。本文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仅供中学美术教学参考。
1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相关技能的学习,忽视了美术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堂局限在教室,学生的美术思维和认知也局限在教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发展。基于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和美术教师应跳出思维定式,带领学生走进户外感受生活、拥抱自然,然后将观察和感受到的大自然画在纸上,这样,通过美术写生的方式,学生亲自体会和触摸到了所要画的内容的特征与灵魂,动笔作画时自然也就会流畅自然。
        例如,在教授花草的相关知识与描绘技能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到学校的草地或花坛观赏五颜六色的鲜花,观看蝴蝶与蜜蜂在鲜花上自由自在的飞舞,当然,在观赏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对花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比如可以让孩子蹲下身来亲自去闻闻花的香味,摸一摸草的质地。这样,通过在花坛里亲自去观察、感受与触摸等一系列写生活动,学生对于花的结构特点等都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去动笔描绘花草,效果一定极佳。
2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
        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创作是相对抽象的创作,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发展方向出发,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为孩子们创设与其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保证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描绘关于劳动者的画时,教师可以以劳动为切入点,引导大家谈一谈平时在班里扫地、拖地、擦桌子或者在家做家务时的实际模样和心理感受,由于大家对班级大扫除或者做家务比较熟悉,因此可以很快地进入这个场景之中,最重要的是,这种感受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学生们从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这份总结出来的感受将对接下来的绘画产生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这样,通过创设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热情,从而保证美术教学效果,促进美术课堂的生活化。

?
3带领学生转移课堂
        美术创作的最开始是临摹,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以教室为主阵地,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种教学方法之下,学生只能通过被动接收到的理论知识去凭空想象和创造,难度很大,部分学生常常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情便会大大降低。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转变思维,转换课堂所在地。
        例如,在教授描绘关于“动起来的人们”时,教师可以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街头,带领学生们亲自去观察路上行人的每个动作与每个步伐,然后将亲身观察到的内容画下来,这样,通过课堂场地的转换巧妙的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所要画的内容的基础上后去描绘,从而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4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够被合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才是实用性较强、受学生欢迎的知识,初中美术教学也是如此。试想,如果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习得了知识和技能,到了生活中却发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毫无用武之地,那么,必然会逐渐消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措施将美术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更好的感受生活。
        例如,在学习完《精美的报刊》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班级亲手设计一份手抄报,从而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再比如,在学完《平面设计的盛宴》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件衣服,当然,这种衣服设计不需要太过严格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将学习过的平面知识充分合理的运用即可。这样,通过课后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完美的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美术的热情与好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使其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使其对所学知识,有了全新的感受和理解。
5为学生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
        在教授民间剪纸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各个样式的剪纸并将其贴在教室的每个玻璃窗上,这样,当同学们走进教室的一瞬间,就被浓浓的美术与剪纸氛围所包围,从而将其初步带入剪纸艺术的世界。有了氛围基础后,教师需要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形式带领学生一起观赏古代和现代的部分经典民间剪纸作品,从而通过硬件设施营造的氛围,充分调动其学习剪纸的积极性。此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正是高涨,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对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个详细的讲解,并带领大家一起对刚刚所观看的民间剪纸进行赏析,赏析过后,可以让同学们举手发言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剪纸,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深刻理解剪纸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动手做剪纸”的作业。这样,学生在充满生活化氛围的美术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了剪纸艺术与生活实际相拥的美。
结束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整体进步,使得整个社会对年轻一代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题和应试的技能,而且也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有效的措施,培养其审美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美术创作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推动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爱华.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北方文学,2017,(07)
[2]张福侠.生活中的美术——中学美术教学的自然延伸[J].美术教育研究,20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