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杨丹璐
[导读] 伴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杨丹璐
        成都市树德小学
        摘  要:伴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如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并提出了运用创造性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完善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作为一种应试教育模式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把学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更多的快乐融入课堂,最终,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大大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1.教学成果显著
        传统的讲授模式已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一味地记下各种知识点,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充分锻炼,而当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就能全面融入课堂。与此同时,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自发地讨论一个美术问题,不但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而且教学效果会显著,各种教学目标都能实现。另外,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全面的帮助。这样,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美术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美术知识点,不进行各种绘画活动,就失去了美术教学的基本意义。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创新的教学手段。
2.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都有差异性,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些学生具有较高的美术潜能,对各种美术知识都能产生很好的知觉,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各种潜能会被埋没,而新的教学手段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会更顺畅,师生关系更融洽,每个学生的美术潜能更不一样,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质特点,教师会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最后,每堂课的课堂效果将非常显著,学生将产生更多的美术灵感,美术潜能将得到充分的展现。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会改变学生传统的教学习惯,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的发散,思维视野会得到充分的拓展,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得到充分的改变,课堂充满了更多的乐趣。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模式化,对各种问题都采用单一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将受到束缚。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还可以完全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
        老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对一切事物都会充满无限的兴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会模仿老师的绘画作品。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长期受到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多种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比如老师在讲授《刮大风》时,老师会让学生自己想象大风的情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画面会产生很大的空隙,这时,老师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起大风下花草的形态。这样思想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才能具体、全面地展现,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大大提高想象能力。另外,多媒体教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它能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官能力等,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创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情境
        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来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课堂氛围需变得较为轻松与活跃,且课堂中应充满良好的互动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的讲授各种理论知识,学生会处于被动的听课模式中,不能充分的思考各种问题,积极的教学情境会促使学生的身心愉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效果获得质的提升,学生的思维将会变得较为发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如在讲授《奇特的热带动物》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运用各种教学物件,在积极构建的基础上,学生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各种复杂的教学问题都会变得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良好的理解各种热带动物。最终,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学目标将会被深入的实现。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制
教师的教学评价体制中应该具有科学性,良好的评价机制会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评价机制需具有多元化的标准,应该从创新性等角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展深入的评价。同时,评价制度中也应该融入竞争机制,小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教师可以构建良性的竞争范围,从而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被充分的激发,教师的鼓励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应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鼓励,最终,教学效果将会获得充分的显现。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会被充分的显现,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全面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步的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创新性,从而美术教学效果良好,小学生的思维被发散,绘画能力也会大幅度上升。
参考文献:
[1]苗修琪.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000(012):21-21.
[2]郑虹.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00(011):228.
[3]和志华.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9):140-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