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德溪中学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中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历史知识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历史品格和素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奠定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研究立足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具体分析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提出了建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策略,旨在为提升历史学科教师教学效率提供经验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立足于目前教学现状,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未来发展问题提出了指导,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问题。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历史知识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且对历史观和历史素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组合优化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为自己奠定历史基础,采用历史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辨证思维能力。
1.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历史知识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唯物史观,这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后,对社会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它也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之中的关系,三是两者之间的反作用关系,这些都详细的展现在高中历史教材中,需要学生系统学习。第二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后,将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地点放在同一视野中观察、学习,学生可以用地图、年代表、纪年来进行记忆。第三是史料实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分析历史资料等来推理、验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具体的场景将历史事件再现,提高人的真实感受。第四是历史解释,是指根据历史资料,对历史中的概念、名词进行解释,或者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它。第五是家国情怀,是指在历史知识的认知中,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他们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感,从而继承并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
2.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1)巩固学生基础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基础知识,其中有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挖掘历史资料的兴趣,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历史知识。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学习资源,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信息,能够扩展学生历史资源库,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提供知识补充。
(2)培养学生历史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一种思想认同,观念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辨证、批判性的看待历史现象,从而指引学生运用自己脑中历史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自身个性鲜明的历史科学思维。
(3)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观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历史观念去看待客观事物,历史就是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学生具备了历史核心素养后,可以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促使自己多方面、多层次的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促使自己完整、全面的解决多种历史问题。
3.建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策略
(1)巩固基础知识,渗透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学科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且都经过编制者细心构思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并巩固自己的历史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于高一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大致了解历史知识的呈现形式和特点。对于高二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架构和体系,学会查漏补缺,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联系,系统化的学习历史知识。对于高三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全局式的视野帮助学生回忆整个历史知识,激发学生自我构建历史体系的意识,让学生从过去中观察、从现代中分析、从未来中总结,逐渐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2)多方面整合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证能力
纵观高中历史教材,很容易发现,高中历史教材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也体现出历史知识的多样性,这虽然有利于拓宽学生历史视野,丰富学生历史情感,但也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问题和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吃透教材,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根据历史知识,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呈现方式,对于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引用实证资料和史料信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历史事件。对于概念性的知识,教师可以精简语言,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既能让学生有侧重点的记忆历史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资料整合和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对于基础的概念术语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对于其中整体结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观看一些影片。引导学生从影片中自己总结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画面感的特点,可以和历史事件特点进行有利的结合。
(3)借用生活观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历史信息是对某个现实生活和场景的总结记录,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桥梁,学习历史知识既能引导人们了解我国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也能为现代人们建立政治制度、治理国家提供借鉴经验。高中学生思想已经成熟,学生可以系统的接收历史知识,感受历史情感,但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还不足,大多数学生只是有较高的历史成绩,但是如何将历史知识运用在生活之中,解决生活问题,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从生活中挖掘多种教学资源,配光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利用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历史课本中的知识放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一些现代生活案例和时政信息,让学生看到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造成的影响,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我国的经济制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我国政治和社会演变规律,明确经济制度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可以让学生用全域视野去看待某一历史知识。这样既能促使学生更加简单的学习复杂的历史知识,也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审视历史概念。
4.结束语
高中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教师需要在全面把握、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注重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的作用地位,从各方面引导学习、理解、掌握历史知识,逐渐提高自己历史素养。另外,教师在建立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尊重课堂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的缺陷和不足,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态度和历史价值观念。因此,教师需要从历史基础知识、生活观念、认知能力、知识迁移和利用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更要明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既符合历史教材编制规律,也符合学生未来成长规律,更是新时代素质教育和课程标准改革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德玲.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
[2]赖明泉.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师版),2019(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