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强化刍论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庄素娟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虽然着重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庄素娟
        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虽然着重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将“道德教育”从课堂中删除。如果仅仅是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就很难让学生内化知识,更谈不上弘扬法治精神。德育与法治相互补充、有机统一,教师要善于将德育与法治教育融为一体,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做到“德法”统一。随着党和政府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法的实施不仅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更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遵守,公民的积极参与直接决定了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市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初中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力军。德育课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引导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既要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自觉遵守者,又要成为法治的坚定扞卫者,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尊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向新水平。本文根据初中德育教学内容,结合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和新课程对德育教学的要求,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功能;教学效率;人才培养
        引言:初中生是祖国建设的后备人才,激发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是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道德意识淡薄,不懂得用道德素养来保护和约束自己。教育部门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响应政府要求,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改为道德与法治相结合,教师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初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关注度不够。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要善于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德行,催生他们的德育意识。教师要根据教材中能够反应传统美德和崇高品格及正确道德观的资料,总结出学生能够接受认可的教学观点重点重复地讲解。传统教学中,教师知识枯燥单一的将书本知识照搬给学生讲解,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学校对德育教学的忽视也造成了教学实践难以开展,降低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方式枯燥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改革成果,但仍然有一些学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足够地重视德育教学,传统老套的教育方式大多都较为单一枯燥,不仅没有足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造成的部分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3.学生参与度低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是形式上的存在,无论是从课程安排还是从教学内容上看,他们都觉得这门科目是无关紧要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很多的说教,使德育很难深入人心。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发育,教师过多的说教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助长一些不良行为,这是学校和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此外,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还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有大量的知识需要掌握背诵,还要面对很多其他科目的作业,很难有多余的精力进行德育内容的学习。

一旦没有较好的成绩,学生就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双重批评,更不愿把精力放在德育内容的学习上。
二、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功能的途径
1.提升学校重视程度
学校要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发挥德育的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一些活动中,学校要贯彻德育,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与课堂教学相比,相关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产生更深的印象,强化德育的效果。学校要利用本校的黑板报、宣传栏等增加德育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将德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助人、感恩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体验感,以此来提高德育的效果。
2.丰富教学内容
如果只依靠教科书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既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课堂内引入新鲜的内容,如可以从一些社会新闻和时政入手。这些信息是非常有用的教学材料,与课堂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会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爱好,挑选合适的内容,将其应用到课堂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新颖的内容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课堂气氛,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而且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知以及兴趣爱好,对课堂内容进行改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便能通过教学内容传递正确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
德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可度,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学生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太多的说教成分。价值观的传递过程应当是潜移默化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对课程产生认可,有趣的内容可以将学生从学习中暂时解脱出来,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期待。比如,音乐、体育等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放松。而德育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在帮助学生放松的同时植入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完成思想上的成长。
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小的时候,会刻意去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则会让孩子牢记一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联系学生家长,与家长合作,共同提升德育的效果。首先,教师应当扭转部分家长以成绩为重的思想,提高他们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然后,教师与各位家长一起合作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家长合作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便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一步开展。而家长的模范作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结束语:总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教师一定要在这一阶段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还要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道德观,选择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中,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虎成刚.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强化刍论[J].成才之路,2020(15).
[2]钱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20(10).
[3]郭引翠.浅谈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J].信息周刊,2019,000(043):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