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苏平
浙江省武义县下杨中学 浙江武义 321205
摘要:英语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内容,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将思维导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在具体教学中对教学成效加以检验。立足初中英语教学的思维方法的讨论,关注对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特征,教学方式以及对英文课程的效果的分析,在实际教学中的有关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实践
前言: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工具,在对思维加以引导的过程中,它可以将思维过程用清晰的视觉化表达从而让人的思考和表达更加容易。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将思维导图用在英语的听说课程上,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和整合知识结构,预习听力内容,学到准确的语言信息,同时在分享思维导图过程中取长补短,从而达成更高的语言水平,提升英语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好习惯以及提高学习成绩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一、初中英语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1.教学内容适合开展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的难易度适中,课本中文章很多是长短适中的短文,不像高中文章那种需要一定阅读技巧的才可以了解文章。初中课程一般都较为短,常常是几个构想组合而成的,这样简洁的文章搭建形式只需用到一些简单方法加以串联就能够理解大体意思,而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做到这一点。
2.学生知识建立需要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一个好的教学要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在复制率高的形式中获得推行。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极容易陷入思维困境,其一是因为太过注重对单词和短语的记忆,而轻视了对文章的掌握,使得学生落入极端中。其二是学生可以顺溜背诵和默写全篇文章,由于太过看重文章的整体性而舍弃了细枝末节。以上两种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英文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思维导图教学的融入能够让学生规避这样两极分化的状态,在思维导图模式搭建中完成对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有效习惯[1]。
3.学生思维特点适合思维导图教学
初中时期学生都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其思维模式正经历着从形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方面的转变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发展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学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能理解,思维导图在初中英文中的应用,恰好契合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和关键词串联的方式能够很好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框架,看重对初中英语知识的整体掌握,也可以把握时间上对细小知识点的全方位学习,在整体和局部的协同中掌握学习方式的改良,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强化词汇教学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是词汇,对词汇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记忆,对提升英语写作和阅读以及听说能力极为关键。很多同学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容易坚持不长久,对单词的兴趣降低,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他们很容易就记住词汇,还能锻炼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到“car”这个词汇时,为扩展学生英语词汇量,让学生把我更多相同发音规律的词汇。可将“ar”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向外延伸出“farm,park,scarf,go-kart”等词汇。多个词得到比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词汇时掌握“ar”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掌握了“ar”发音后,可以利用字母替换法训练学生的拼读能力。将“farm”中的“f”换位别的辅音字母,有助于学生英语词汇拼读能力的提升。
2.整合所学内容
初中英文课本排版很多都用了主题集中的形式,每个单元牵涉了很广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知识。比如在学习“how much are these clothes?”的知识时,因为这一单元牵涉了庞杂的单词,比如颜色,价格,衣服等,老师在真实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去整合这些知识,把关键词clothes当做核心词使用。在具体制作时,应当用导图的方式去总结知识[3]。
从而构成有层次的知识网络,让他们从知识网络中更好的汲取所学知识,进而改良整个知识系统,将流程的设计与教学过程更为科学体系化,让知识导图在脑中构成全景,结合实际需要加以调整。
3.开展课题式课例例子研究
为确保思维导图实际教学效果,有必要进行主题式的课例研究。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呈现一个导图,让他们据此编出一段内容,他们可能出现一些语法错误,但是在实际的复述时,先要有好的组织结构语法不用太看重。让他们进行合作,分组绘制,最后汇报成果,表达整个内容,以此锻炼学生语言组织结构性。
三、思维导图在英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1.课前绘制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的听说模块在每个单元都有,一般呈现了新单元语音目标和知识要点。所以在新单元的听说教学前,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对新知识开展预习,提前对该单元的主题思想,重点和难点有所认识,同时联系自身有关图式,去绘制出听说模块的思维导图。每个单元主题的不同,同时每位学生的图式结构与知识储备方式有所差别,老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选用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构图类型完成绘制,鼓励尽可能用颜色丰富,线条以及图片等视觉元素,让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兴趣提升。
2.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听力前,听力中,听力后以及口语交流几方面。在听力前,老师应该依靠图像,音频和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提升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激起他们的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该教学阶段,老师应该逐渐将新知识加以引出协助学生渐渐整合新旧图式,认识生词和听力困难,从而降低他们对听力的焦虑和抗拒情绪。并且,带领学生认识听力材料的知识背景,联合课本信息和思维导图开展听力预测,给接下来的活动最好预备[4]。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用导图将所学知识体系和听力材料关联起来,从而验证内容的正确性,达成更有效的理解效果。并且鼓励他们做好笔记,修正错误与有欠缺的图式,建立新的图式,从而达成听力自我监督的目标。
3.听力之后
听力完成后应该与同学一起分析听力内容,核对答案,总结材料信息并进行修正。接着组织学生间开展分享和评鉴互动,互相学习,培育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4.口语交流活动
老师按照本单元听说内容和同学们的真实口语水平和平常的生活,营造一个情景,设计口语输出活动,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维组织语言,开展行之有效的语言巩固练习,例如按照主题进行主题情景语篇的重读,小组辩论类似活动,提升学生口语沟通能力。
5.课后健全思维导图
这一阶段,老师应该让学生按照课堂上师生间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其他同学绘制导图,对自己的导图进行完善,以便提升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之后,老师应该收集学生的导图进行审阅并给出反馈,方便随时了解他们对新课的掌握度,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思维建立情况,从而处理好个别指导工作,改善教学计划。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把该方法使用到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让学生去复述知识点,能够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对英语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更全方位增加教学成效,促成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艳红.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英语教师, 2019, 019(004):144-148.
[2]陈小茶.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应用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13):227-228.
[3]张婷婷.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研究[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9, 008(010):P.116-116.
[4]陈钰丹.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19, 000(006):P.23-23.
【作者简介】方苏平,1977年12月,女,汉族,浙江省武义县,本科学历,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