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吉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白沙乡中箐小学,贵州 黔西南 56151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虽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已经可以通过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英语能力,但实际的教学环节却出现了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知识相脱节的具体问题,因此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背景下如何以高质量的中小学衔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以下对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英语作为学生系统性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英语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字母音标和日常用语的学习,这种基础性的内容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相对比较而言,初中英语学习的难度较大,学习内容知识增多,学习课程比较繁重。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英语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要通过对于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小学的英语衔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中小学英语衔接首先要面对的是学生心理的状态变化。当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其独立人格的逐渐形成使得学生的防备心理逐渐出现。同时在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本就性格内向的学生会排斥交流。而学生在英语课堂不主动交流,则会降低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心理上的变化表现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上则是低年级学生会有更强的课堂表现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不断降低。其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同的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相较于小学的教学而言,中学的英语学习更加系统化以及专业化。英语学习重要性逐渐凸显,英语教学既要关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此同时,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所能运用到的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常用游戏、图片等趣味化的展示方式通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快乐教学法的应用也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伴随着中学阶段英语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不断降低,以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影响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教学评价衔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小学生年龄、认知、性格、心理等多方面特征决定其在英语学习中敢于表演和模仿,不惧怕出错,但注意力时间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多以听力、口语、表达等为主,广泛应用激励性评价。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则围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展开,学校会组织周测、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不同的阶段考试,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不同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查漏补缺。然而,这种方式无法检测学生综合能力,尤其会打击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学习自信心。为此,初中阶段英语评价可将学生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纳入考核中,除传统的阅读理解、听力、书面表达外,还要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
(二)挖掘课本文化内涵
在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但实际的英语教学时间仍然很难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课堂的授课以及课后的练习都是以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而教师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考试的重难点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学科,其除了基础的语言知识之外,更关注于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以及学生或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不仅作为外语类的知识学习,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在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其英语能力,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通过在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下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来促进学生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当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对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其掌握语法,阅读写作等多样化的英语能力,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塑造起优良的文化品格。教师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对于课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使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课本中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前期预习任务的布置,使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于文本以及文化内涵形成初步的理解。同时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或课堂讲解的方式来进一步阐述文本背后的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英语文化以及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来促进学生个体文化认知的养成,在沟通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化立场与文化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
(三)注重师生情感衔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情感衔接在中小学英语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生思想趋于成熟,情感也相对丰富。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情感优势,构建和谐、平等、愉快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快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衔接。小学生很少有心理障碍,性格活泼,敢于表达心中所想,希望得到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同学的肯定与赞扬,这种积极状态有利于高效掌握英语知识。当步入初中后,学生身心发生相应变化,容易出现胆怯、害羞等心理,惧怕表现,思想浮躁。因此,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尝试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其思想和心理状态。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尊敬和热爱教师,才能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对于班级学困生,教师应花费更多的时间与耐心,在课堂教学中可多向其提问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他们英语学习自信心。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衔接。小学英语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话表演、游戏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或采取竞赛方式给予学生奖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步入初中后,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逐渐增加,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愉快且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结束语
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作为外语类教学与母语类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对于母语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习环境的优化,课本文化内涵的发掘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学生创设出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一帆.浅析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33):87-88.
[2]白俊颖.浅谈衔接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15.
[3]郭玉芳.中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65.
[4]莫介池.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衔接问题探讨[J].中学生英语,2020(16):42.
[5]胡苗.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