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丽 2.袁晓红
2. 1. 石家庄市裕华区教育局中学教研室
2.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摘要:部编本教材倡导当代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相关文件,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必要且重要。本文记录了依据读前、读中、读后的线性流程,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的课程化阅读指导并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名著课程化教学 《红星照耀中国》
一、《红星照耀中国》课程化阅读设计缘起
近日,教育部制定并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星照耀中国》作为弘扬革命传统的优秀纪实性文学作品,对厚植中学生爱国情怀有着积极的作用。
统编本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曾言“《红星照耀中国》现在收进了新编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是作为纪实类作品收录的,主要想引导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还希望学生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二、《红星照耀中国》课程化阅读教学目标
统编本教材“专治不读书”。然而语文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外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教材通过“名著导读”给了我们较为详细的指引,然而“怎样读书”的实操问题还需要一线老师们结合学情下大工夫。就开头引用的温儒敏先生的那段话而言,我们选取了一些关键词句,作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
这些关键词句,一是“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即读内容,能回答“发生了什么”的问题。二是“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即梳理方法,能回答“怎么读”的问题。三是“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即读内涵,能回答“为什么读”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对应到教学设计上,就一一对应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就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又对应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吴欣歆教授曾在《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一书中说“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最好以资深读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分享资深读者的阅读视角和策略,指导隐含在阅读活动设计中,隐藏在阅读收获的交流中”。所以我们应在自己熟悉文本的前提下,以最真诚的态度陪伴、引导学生的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计划六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前三周先通读全书,第四周开始做专题梳理。每天阅读30—40分钟,养成圈点勾画和质疑的读书习惯。准备专门的读书笔记本,精彩段落做摘抄赏析。每周简要概括本周所读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基于此,我们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阅读总目标定为:1.了解本书内容。2.掌握纪实性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3.了解“红色中国”的历史,树立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
就阅读指导课程化而言,我们依据读前、读中、读后的线性流程,设计课程。总课时6节,读前指导1节,读中研讨3节(包括课堂精读、答疑解惑、专题研讨、展示准备),读后展示1节。
读前指导重在推介引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明确专题探究的意义和任务。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2.掌握阅读名著的三步阅读法:读通、读透、读活。3.树立了解历史、尊重历史、铭记历史;感念国恩、珍惜和平、开创未来的价值观。
读中指导重在文本细读和专题探讨。教学目标设定为:1.选读书中有关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章节,了解人物经历,激发研读兴趣。2.感悟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坚定革命之路的内在原因,理解红军精神。3.领悟革命传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读中指导的目的还在于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课上进行交流讨论。
读后展示课,通过梳理书本内容,归纳阅读方法,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教学目标设定为:1.明确纪实性文学特点及其阅读方法。2.梳理《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展示阅读成果。3.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培养读名著的兴趣。
三、《红星照耀中国》课程化阅读拓展延伸
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在学生掌握一定纪实性文学作品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推荐阅读王树增创作的《长征》。这部作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和实地采访老红军战士,讲述长征这场伟大历程的同时,穿插了很多感人肺腑的小事,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作者在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红军的这一壮举。
部编本教材倡导当代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一定将名著指导课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名著阅读课程化不只是让学生读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理念,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