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学校、家庭、学生责任促进学生好习惯养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钟林秀
[导读]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不是一朝一日事情

        钟林秀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     510925
        【摘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不是一朝一日事情,没有多向促进落实,持之以恒去坚持渗透是难以促进学生形成好习惯。学校作为主体落实结构,更不同于一般角度。本文立于“和雅文化”背景下结合家校实践谈促进好习惯养成。
        【关键词】和雅文化 明晰责任 良好习惯  养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追寻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展现独特魅力的特色学校势在必行。我校“和雅文化”以和为质,雅为形,养成十种好习惯,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这符合这刚要思想。以养成十种好习惯为抓手来促进德育发展更是我校主打。我校是城乡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庭类型也复杂多样不少学生习惯比较差,单靠一方力量和关注是难以养成好习惯。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以“和雅文化”为引领,明确各方责任,把“好习惯成就好品格”作为德育工作重点,把“培养雅气阳光的现代小公民”作为德育目标,落实“守规、有礼、书写、阅读、仁爱合作、劳动、整洁、运动、安全”十种好习惯养成教育,家校合作建设,同步开展“十种好习惯成就十种好品德”系列育人活动,实现养成好习惯。
        一、学校明晰责任培养好习惯。
        以往传统学校德育不能遵循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其次,受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不注重培养良好习惯;第二、学校把对学生好习惯培养寄托于道德法和班队课,不注意各学科教育对学生习惯影响作用。因此明晰责任才能培养好习惯,开学伊始根据《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和区德育部要求,从学校的各方块的领导人各学科的习惯作明晰责任分工,制定《家长十条信念》、《禾仓教师好习惯》、《各年级十种好习惯》以及各学科学习好习惯。从家长、教师到学生管理队伍的每个人在学校管理中承担养成好习惯的一责任和义务明晰自己要负责或养成好习惯的内容,做到人人是第一责任人。
        (一)教师队伍以“各行其责”和“责任共担”来促进好习惯。
        教育现代化已成趋势,对教师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承担的责任也是沉甸甸的,与此同时亲其师听其言。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各行其责,责任心是与事业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敬畏职业,才能敢于承载责任与担当。在这养成教育当中“和雅之师”把习惯要求落实其中,教师和行政学生共同担当行为习惯的主体,但又有分工,教师根据《家长十条信念》、《禾仓教师好习惯》、《各年级十种好习惯》各学科学习好习惯在家长方块是伙伴,在自己方块是主导,学生方块是督促。所任班级、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责任不同。做到三级管理架构“学校主管负责人--各方块习惯负责人---具体落实教师---学生”
        (二)家校共育“共担责任”
        家庭是孩子学养成好习惯的重要地方,是一个人好习惯的起点,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现代小学生在家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独生子女倾注了更多关爱。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用心良苦地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家务活不用你干。” 孩子们在家长的溺爱中没有好习惯。
        (三)学生自我担责,养护好习惯
        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是事无巨细,倾心倾力,替孩子包办,甚至于把孩子应负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孩子的习惯令人堪忧,迫切需要我们养护学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首先要学生自觉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教育。学校通过良好习惯养成评价表格,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通过《弟子规》、《中庸》等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自我反思,通过阅读之星、书写之星等各类活动让学生主动担责,主动养成好习惯。
        二、好习惯教育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为更好养成习惯,达成目标,形成特色,未来三年,学校将聚焦区德育要求和我校《十种好习惯》等行动项目,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一)聚焦“好习惯”,触动“和雅心灵”
        构建以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为特征的“好习惯”模式,利用学习兴家平台给予孩子们以最健康、珍贵的精神滋养,培养具有十种好习惯和雅公民。


        1.构建多级“好习惯”网络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单单靠学校教育,很难完成育人重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教育逐步走向多元化,形成了大教育模式。
        城乡结合小学与时俱进,构建“好习惯德育”网络,形成大德育环境,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推行“好习惯”,首先是建立校长、德育副校长、副书记、大队辅导员、正副班主任、课外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家委会多级“好习惯”网络,让“好习惯”逐步走入人心,也让好习惯成就大家,形成教育能量圈。
2.完善“好习惯”内容、制度
“好习惯”是我校德育发展走向更高层次的又一指路明灯。根据学校、科组、班级、正副班主任、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制定好习惯。让内容制度规范师生、家长行为,让评价指引行动方向。“好习惯”也反映了人的素质,着力进行教师队伍、家长队伍、学生班干部队伍加强好好习惯宣传。
3.重点进行十种教育,落实一日常规
“好习惯”结合学校特色,重点进行落实“守规、有礼、书写、阅读、仁爱合作、劳动、整洁、运动、安全”十种好习惯养成教育,结合学生在家回校早上到晚结合养成习惯,来学校要和老师打招呼,学习礼仪,上课形成好习惯,下课的轻轻走悄悄说,放学背诵《弟子规》进行习惯巩固,出到校道进行谢师礼。
        4.打造“好习惯”方面好榜样
    通过对好习惯系统评价树立好榜样,学校每个班评出“和雅好公民”,把和雅小公民的头像和事迹张贴在荣誉墙上,使得学生得到肯定和充分的赞扬,与此同时把好习惯得到再次宣扬与效仿。
        (二)德育活动、家校活动滋养“好习惯”
        让“好习惯”理念融进课堂、融入家庭、融进生活、融进人生,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与责任担当精神。在具体活动中,尊重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真正让学生自觉形成好习惯。
        1.德育活动促进好习惯
         通过大食会、义卖,培养孩子的合作、爱心, 教育孩子养成尊重他人和交友习惯;通过安全承诺教育,养成守信用守规矩的好习惯;通过开学典礼培养孩子文明语言,养成整洁、有礼的习惯;通过放学感谢老师活动来养成学生感恩的习惯;通过小唱歌比赛、演讲养成孩子良性竞争的、勇于实践习惯.....每一个德育小活动承载着好习惯,做到润物细无声,育人不留痕。
        2.家校活动,促进好习惯
        通过亲子诵读养成坚持好学习惯,通过家庭团建培养孩子实践、思考探索习惯,通过家庭赞美海洋培养审美习惯。建立家校评价手册让家长、孩子参与其中及时对比自身各项习惯有利于习惯的巩固和完善。
        三、结束语
        综合所述,明确落实好习惯的主体,各方知道责任并担当,多向促进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养成好习惯的环境中浸润着。好习惯养成是复杂的,好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将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新的教育形势的要求,继续充实完善养成好习惯,让好习惯对学生道德品质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范金才.初中英语习惯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5).
        [2]文清.探索成才之路[J].湖北教育,2001(5).
        [3]巢秀珍.基于和雅文化建设的家校合作[M].华南理工大学,2020.
        [4]杨润勇.校长一定有办法[M].辽宁教育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