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心理辅导实施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周燕丰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受重视的程度逐步提高,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

        周燕丰
        上林县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5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受重视的程度逐步提高,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逐步进入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在此期间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十分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心理辅导实施策略工作作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心理辅导   策略  分析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人,更是学生的精神导师。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应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一方面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也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指引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居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学生的身体快速成长,在身高、体型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改变,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人物、事物变得更加敏感,同时,学习量和学习难度的增强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面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班主任须要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及时、全面地了解班级学生近期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出现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面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班主任应当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压力、解决困难,达到疏导学生心理的目的。同时,针对初中学生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在班级中组织活动,如心理辅导讲座、丰富的文体活动、亲子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从而为学习的进步、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素质,不断促进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一、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班级氛围的前提,而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关键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想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就需要重视亲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首先,班主任需要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有被信任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敢说敢做,表现真实的自我。班主任可以从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两方面来提升人格魅力,以较强的教学能力体现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如按时上班、礼貌待人、举止文明等,只有自身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才能为学生树范,同时取得学生的信任。其次,班主任需重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留给学生的印象大多是威严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敢表述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既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展开。因此,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中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展现自身和蔼可亲的形象,引导学生逐渐放下防备,实现师生之间充分良好的沟通状况。最后,加强对学生的体谅关爱是关键。

班主任需要时常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例如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近期生活,同时还可以主动加入到学生的集体活动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不断促进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
        二、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
   健康积极、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同时还能够逐步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和生活,并不断增强辨别有害信息的能力。因此,班主任需要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在班级中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融入其中,如表演、唱歌、跳舞等,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释放自我,同时欣赏他人的长处。再如,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结合起来,在班级中组织“道德大讲堂”的活动,由学生饰演记者和被访者的角色,让学生将自己近期的生活见闻或心理困惑讲给大家听,然后再请学生担任法官,对学生所讲述的事件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能够组织学生开展探讨和交流,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倾听他人的看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筑起更加牢固的安全网。
   三、联合家长进行协同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积极帮助。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家庭和家长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积极联合学生家长开展协调教育,为学生美好的明天共同创设温暖的环境。例如,班主任需要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近期的表现,实现家校信息的良好沟通。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向家长适时传递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家长提供适当的参考意见,引导家长不断加强对家庭环境的重视,使学生能在愉快、和谐的校园中学习,亦可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另外,班主任重视家长会的召开、家访工作的开展等等,增加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全面地倡导科学教育理念,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对初中学生成长的关键性,联合家长一起带领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不断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进步。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广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加普遍的重视。因此,班主任需要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落到实处,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发自内心的关爱带领学生成长,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和能力上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形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杨雄. 初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J].未来英才,2017(16):36-37.
        [2]常晓丽. 班主任如何加强初中生的心理辅导[J].中华少年,2018(14):151-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