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1.王晓宏 2.白瑞生
[导读] 劳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王晓宏  2.白瑞生
        2.1. 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  
        2.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  
        摘要:劳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号召,本文从各高中尽快开启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政府需制定优惠政策;企业要承担好社会责任,为高中生提供丰富资源;家庭要担负起言传身教的责任,这四个方面,说明了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价值实现可供探索的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现路径;普通高中
        引言:
        马克思曾经说过:“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但近年来,屡次出现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尊重劳动模范等现象,因此各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自身全方面动员。
        一、学校需重新规划劳动教育体系
        (一)改善劳动教育课程
        根据各学校特点,整体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族文化的优质课程,既能提高高中生的劳动能力,又能为当地发展储备相应人才。比如,在西南地区,可开设采茶、炒茶等劳动课程,可以让高中生深入了解家乡人文风貌、增强文化自信,乃至今后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需根据现实情况,淘汰落后不合时宜的劳动教育课程,更替更为贴合时代发展特色的课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的比例,因此多多引进高新技术课程,培养高中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比如适当引入编程课程,向高中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让高中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当然了,在学习高新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传统劳动技能的培养,学校应定期组织高中生进行大扫除清洁,并且带领高中生离开城市进入田野、亲近自然,这样有助于高中生养成勤俭节约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此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劳动是一种实践,因此劳动教育不可仅仅拘泥于课本,讲讲理论,走走形式,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已有条件,为高中生开创尽可能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场所。最后,劳动教育需与各学科融合,形成课程群,比如高校生物课可设立实验课,带领高中生们亲自进入田地,在劳动中收获知识。而且各学校间应该多多交流课程经验,分享经验教训,形成方法,再进行推广,造就高校劳动课程良性循环。
        (二)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高中生主动劳动。“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对劳动教育过程进行监测,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检验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教师及相关部门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进行劳动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劳动教育路径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重要措施。”[3]劳动教育课程不同于以往其他传统课程,它组织更加灵活多变、注重实践,各校开设课程也大不相同,因此在保证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学校应制定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评价标准,以奖励为主,其目的主要是让高中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令其爱上劳动,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与此同时,为了引起重视,学校也应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评优评先体系之中,优秀高中生应起到带头作用。


        (三)引入师资力量
        各学校应引入与劳动课程相关的师资力量,为教学领域注入新鲜血液。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必要时,还应配备专任教师进行相关指导。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考核制度,随时更新专业素养,以此为高中生提供最先进的指导,并将考核成绩纳入日常教学能力评定中。还可让各学校教授不同劳动技能的老师进行轮岗制,这样每学期不同学校都可开设不同的劳动课程以供高中生选择,可培养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丰富校园生活。此外,高校教授也应该注重科研能力的发展,研究制定高校劳动课程学业质量的标准,深入开展劳动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机制,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理论研究上促进高校劳动教育发展。
        二、充分发挥各领域协同力量
        “高中生在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受到来自管理部门的劳动教育政策、社会环境的劳动教育事件以及家庭环境的劳动教育观念共同作用和影响。”[4]因此,高校学校劳动教育的培养除学校的努力外还需政府、企业及家庭的全方位支持。
        (一)政府政策
        政府需制定相应政策帮助学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行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行业人才走入校园,向高中生分析相关行业知识和经验,吸引高中生对劳动的兴趣。并且政府要发挥主导力量,加大劳动教育经费投入,资助启迪青少年智慧、提高青少年劳动素养的文化产品的制作,包括节目、电影、广播、书籍等,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劳动观。
        (二)企业责任
        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广告投放中,不设置引导青少年过度消费的内容,倡导适度、理性消费,培养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搞歪风邪气、吸引眼球的低俗营销手段,这是一个企业最低限度的良心所在。其次,企业也应将其一部分受益投入教育行业回馈社会,比如在缺少自然环境的城市学校中捐赠一块绿地,让高中生更加亲近自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点;在较为偏远落后的山村学校提供实验室,让那里的孩子们也接受新兴科学技术的熏陶。与此同时,企业需要为广大高中生提供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多种劳动教育资源,让高中生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家庭责任
        孩子学习成才的关键,离不开家庭日积月累的熏陶,因此家长应担负起培养高中生劳动意识的重担,使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家长应孤立孩子多多从事家务劳动,每年至少学会一到两个家务技能,这样不止培养了高中生的劳动能力,并且能令其成为一个知恩父母的人。同时家长也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承担社区劳动义务,帮助他人,为孩子树立榜样,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公德心的人。
        三、结束语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价值实现主要由四条路径组成:学校教育、政策支持、企业帮助、家庭言传身教。这四条缺一不可,共同提高了高中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0-03-3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3][1]宁本涛,孙会平,吴海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认知差异及协同对策——基于六省市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2020,36(05):11-18.
        [4]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20,36(05):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