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玲
郴州市第四中学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摘要: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家庭现状导致大部分家庭教育责任潜移默化地转变为校园教育责任,而缺乏家庭教育环节可能给青春期的初中生造成心理上的不利影响,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双管齐下,才能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鉴于此,初中学校需要和学生家庭协同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明确家庭教育责任,构建家校共同体,为初中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体
城市化进程的纵深推进使得城乡过渡地带普遍存在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家庭教育者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对大多数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能够提起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其家庭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方法失当,导致这部分初中生得不到正确而科学的引导。因此,构建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体,是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学习优秀等品质的必要条件。
一、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体的内涵
作为多方位工程,教育始终是协同机制下才能顺利开展的组织活动,因而只有从各方面完善教育,对教育漏洞和缺陷实施相互弥补,才能为青少年在日新月异的新环境中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供保障。城乡结合部不同于城市教育中其家长的重视程度,此类区域的家庭教育较为薄弱甚至处于缺失状态,其初中生更需要一个完善的教育机制。
正如课题开题报告中研究目标的第三条内容:“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和理解,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体、教师积极组织的“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需要全方位协同配合起来,相互弥补不同阶段教育的不足之处,进而才能为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提供完整的教育。
二、构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体的相关方法
2.1创立家长培训基地
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需要创立家长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并要求家长参与进来,引导家长塑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借助座谈会、专家讲座、比赛评比等丰富的形式,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他们家庭教育的水平。其次,学校需要依据家长的社会背景、职业种类、文化程度等因素,实施分层式交流,以实现效率额最大化。如此,可以为家长及时并全面地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搭建便捷的家校互动平台
学校需要充分借助网络技术,依据收集到的家长联络信息,建立微信群、微博、论坛等形式的家校互动平台,保证家长与教师的定期和不定期沟通,实现家庭与学校的“无障碍交流”,不再需要学生当“传话筒”。
而家长需要对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任务提高重视程度,明确教师的针对性沟通,正视子女存在的问题,全力配合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实施科学引导和指正。
2.3设立家长开放通道
学校需要家长开放通道的设立不仅可以向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家长展示教师风采和学生生活学习,还可以促使家长及时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开放通道打开期间,家长可以随时到学校与教师就自己的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实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与发展趋势,随时到课堂旁听,了解课堂教学质量,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等教育的经验和教育观念传递给家长,使其积极配合学校,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2.4优化家庭风气
家庭教育文化的构建有赖于家庭风气的优化,家风形成于家长的认知水平、道德品质、审美喜好等,并始终受家庭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因而好的家庭风气有利于孩子的茁壮成长和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引导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家长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规范自身行为,为子女作出表率,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进而保证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和进步,促使家庭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5组织社区力量
初中学校需要针对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构建由村、社区、街道、居委会、派出所组成的“大家庭”式的教育责任共同体,以拓宽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的范畴和空间。因而学校和教师需要组织社区力量,推动社区的科学化管理,净化社区的环境,创设学习型社区。其次,学校和教师需要与社区实施磋商协调,强化与社区的联络和沟通,借助实时反馈和定期走访的方式,对学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重要任务情况进行通报,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实时动态,进而将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出来,推动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体的顺利构建。
结论:如课题开题报告中,课题理论依据第四部分“教育行为”所现:“家长教育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科学措施,联合初中生家长,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协同配合,推动家庭教育责任共同体的构建,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光梁.探索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下),2019(12):31.
[2]丁旭.城乡结合部特殊家庭初中生的教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6):17.
[3]黄莉莉.初中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13-14.
作者简介:陈美玲(1991.6—),女,汉,湖南郴州市人,2014年毕业于长沙学院,现系郴州市第四中学数学教师。
注释:本论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城乡结合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XJK20CJC059)的阶段性(终结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