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调和,共存相生一节让“数”与“形”自然的结合的复习课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范琦
[导读]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范琦
        溧阳埭头中学                常州        江苏         213311
        摘要: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解析几何最值问题进行方法策略研究,思想优化过程,一些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提供常见的典型题目,总结归纳其教学策略,为高中学生解决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提供一些方法。
关键词  解析几何    最值问题    数形结合
一、问题背景
        解析几何是近几年江苏高考解答题必考题之一,而作为解答题一方面考察学生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主观题考察变量范围及最值问题是考察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的常考题型。变量范围包括不等关系和函数思想,最值问题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目前,高一学生能处理的方法, 两大方向即代数和几何,这也是很多解题的方向
一、代数法,代数法就是建立求解目标关于某个或某两个变量的函数,设法将一个较复杂的最值问题,通过引入适当的变量能归为某初等函数(常见)的有二次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通过对该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得考察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平面几何法 有些最值问题具有相应的几何意义(如分式最值联想到斜率公式,求平和最值联想到距离公式等等) 平面中两点间的线段最短 两边是和大于第三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能恰当地利用其几何意义则可数形结合,或者将图形局部进行转化是最值问题得以解决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把所求的目标表示出来后,能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出发来求解
教学的重点、难点
学生的转化能力,方法的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直线、圆的方程等基本知识,三角函数等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学生可能遗忘,必要时作复习或引导
授课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
教学内容分析
这类问题往往以解析几何知识为载体,综合函数、不等式、三角、数列等知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解题能力考查的层次要求较高,因而这类最值问题成为历年各省市数学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考生在解答该类问题时,常常表现为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观全局,局部入手,整体思维。宏观上把握,微观上突破,在审题和解题思路的整体设计上狠下功夫即可顺利过关。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有规律可寻,下面通过一些例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解析几何中最值问题的一些求法。



教学环节与活动
引题  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先让学生思考2分钟,想想解题的思路
师: 你能从什么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可以从几何角度,这个方程对应是直线,直线上的点到定点(1,1)的距离
师:那直线上什么位置的点到定点的距离最小?
生2:当过定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时,垂足就是我要找的点,
师;请问,你能解释一下原理吗?为什么这个点就是距离最小的点?
生2:当取作直线上其他的点,构成的都是斜边,大于直角边
师:很好,用几何性质完美地解释这个原因
师:那还能从什么角度思考?
生3;从函数的角度,我把通过变形成一次函数y=-x-1,然后利用消元思想,把y消掉,这样就变成根号里关于x的一元二次函数(要注意x的取值范围)

学生总结:解决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数“---代数法,代数法就是建立求解目标关于某个或某两个变量的函数
(2)”形”---平面几何法 有些最值问题具有相应的几何意义.比如距离,斜率等等
变式  已知x、y满足,
(1)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求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师:请问(1)你从哪个方向来求解?
众生:几何
师:为什么会想到用几何方向?
生1:观察结构,我想到两点间斜率
师:很好,那可以从代数方向求解不?
生1:好像很复杂,因为转化成函数时,消元时,要开根号出来,而且有正负两解
解析 如图所示,(1) 的值,可以看作半圆上的动点P(x,y)
与定点M(-3,-3)的连线的斜率k的值,故等价于直线
与半圆有交点时斜率k的最值问题,结合图形知.
因为A(3,2),所以,为与半圆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从而有
,得或(舍).
故而.所以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2) b的几何意义为直线的纵截距,相当于直线与半圆有交点时,求纵截距的最值,结合图形知直线过E(1,2)时,b最小为4;当过点F时,直线和半圆相切时,b有最大值,由 ,得(舍小值).从而:. 所以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别为.


已知圆C过点P(1,1)且与圆M,关于直线对称。
(1)求圆C的方程
设Q为圆C上的一个动点,
解:(1)(过程略)
(2)设Q(), =)
=
师:大部分学生都到了这步,让学生思考出现这个结果后如何理解?
生1:我想到还可以再化解到,所以我想从几何角度中的截距来理解
生2:我也从代数角度中转化成函数来理解
师:那同学们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函数?
生3:观察圆方程的结构是平方和的形式,所以我想到了三角换元,这样就可以转化成关于三角的一个函数,从来解决了最值问题
师:还能从什么角度来来思考?
生4:我还是从几何的角度来思考的,我通过配方变成这样我就可以理解成圆C上的动点到定点
归纳小结
求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视角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
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直观地“看”出最值得条件
通过函数的思想建立目标函数,进而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解法: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函数法
当涉及的函数不是一元函数时,可考虑减“元”,利用不等式(二元函数)
在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对称轴位置,当对称轴位置不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利用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结构特点,进行三角代换借助于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出与它们有关的最值。利用三角函数求最值要有主元变换思想,把三角函数化为单一三角函数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
二、平面几何法 有些最值问题具有相应的几何意义(如分式最值联想到斜率公式,求平和最值联想到距离公式等等) 平面中两点间的线段最短 两边是和大于第三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能恰当地利用其几何意义则可数形结合,或者将图形局部进行转化是最值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姚振飞,高中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J] 2013年第85期。
【2】吴超,基于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解法研究[J]教学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