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林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东关小学 7235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作图来帮助分析题意,将抽象、难理解的文字数学信息转化成形象、直观的图形信息,易于观察、分析题意,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图;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据调查,目前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中,数学算是比较薄弱的学科之一,许多学生往往对学数学不感兴趣,个别学生在数学上出现严重偏科现象,究其原因:数学是一门具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学科,对于接受形象思维很容易但接受抽象知识困难的十二岁以内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果不采用合适的教法,不教给学生恰当的学法,那么学生就很不易掌握一部分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就不能掌握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方法。于是如何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形象的数学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而作图就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具体地分析题意、理解题意,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图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图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它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学生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借助图形来呈现;数学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甚至列算式等也要通过作图来分析;在后续中学几何知识的学习中更是离不开作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指导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其中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数学能力的一种。它借助于作图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能很容易地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图能力的高低也反映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用作图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作图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做题时首先不是作图,不是先去认真审题、分析题意,而是读完题后立即直接地进行列式解答,至于做对做错,不去理会它。部分学生题会做,但图不会画,作图意识不强。真正在解决难题时利用作图来分析问题,呈现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培养学生的作图意识,指导学生作图技巧十分重要,教学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将作图作为一种常规、普遍的解题方法之一,经常性使用。让学生只要看到题就想到图,就想画图,利用作图来分析题意,形成习惯,让正确的作图成为解题的捷径,成为必经之路。
三、小学数学中需要作图的几个方面
1.有分数与倍数方面运算的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分数相关的问题,如果不借助作图去分析题目,很容易做错,;弄清单位“1”,(单位“1”的量×所对应的分率=对应的数量。
)
2.小立方体拼成大立方体,大立方体切成若干个小立方体
无论是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还是将大长方体切成几个小长方体,都需要作图才能正确呈现题意,否则只凭主观臆断就极易出错。有图就有依据,就容易看图观察、分析与思考。
3.计算非常规物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在计算组合体、特殊物体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就需要作图,如:一大一小两个长方体叠放在一起,表面积就会减少小长方体的两个底面积;如:鱼缸的表面积就只有5个面,缺少上面。长方体通风管只用算四个面,但究竟要算哪4个面的面积之和,得作图来标明数据,否则极易出错。
4.有文字描述,但没有图形的解决问题
很多题目只有文字叙述,没有图形,对图意极难理解,就需要作图来将题意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样,更能准确地分析题意,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四、学生作图中常见的问题
1.作图不规范,项目不齐全,
如:画圆时,不标圆心,不标半径;画线段图时没有表示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画线段比例尺时不写单位;分数乘分数画图时没有将单位“1”的图形进行平均分。
2.图中分不清“标准量”、“单一量”、“比较量”。
有的学生画线段图时,不知道画几条,不知道先画“标准量”,再画“比较量”,画反了,没有建立起几个量之间的有效联系,没有反映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3.所作之图与题目不能一一对应。
4.图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明确
5.所作之图不够形象、美观、易懂
五、如何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1.严格要求学生,逢难题就必须作图去分析题意
2.规范作图格式,让人看图即懂
3.多进行看图编题、列式计算的练习
4.经常性表扬认真审题并作图分析的学生
5.重视解题策略的指导,让学生熟练作图技巧,愿意作图来分析题意
①读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己知信息和问题,圈出关键词、关键信息;
②作图:根据圈出的关键信息与问题;
③标注:在图中标出已知信息和问题;
④分析:分析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什么方法计算,;
⑤列式解答:正确列式解答。
⑥检查验证。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
总之,“作图策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作图意识,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多加引导,适时渗透,要将作图的指导与渗透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兴华 小学教学作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作家选刊》ISSN 1671-0487
2.滕衍文 例谈学生数学作图分析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