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娟
贵州省独山县第二小学
摘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气象,而学生思维的提升成为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提升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提升。本文将从鼓励学生积极表达,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引导学生科学思考,提升学生梳疑能力;开展语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解疑能力三个方面,紧紧围绕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梳疑——解疑”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提升;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文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积累语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提升,让学生能够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有效解决学生的语文学习问题。在培养学生“质疑——疏疑——解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针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质疑,然后教师趁机为学生提供解答,让学生能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会主动表达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梳理疑惑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讨论活动,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解疑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一、鼓励学生积极表达,鼓励学生积极质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达。在全新的语文教学大局面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多发言,多表达,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达比较频繁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比较好,而且其问题暴露得早,学习具有针对性,且能够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主动质疑。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质疑,做到“不知而求知”,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颇为关键。
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落花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围绕父亲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句话展开谈论。部分学生对父亲说的话是比较理解,会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论述,部分学生可能会不理解父亲讲的这句话。但是,学生只有将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讲出来,才能够实现课堂思考的“质疑”环节,进而提升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故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科学思考,提升学生梳疑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对自己的疑惑进行梳理,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虽然能够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但是对自己的疑惑缺乏疏导,就会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表达不清楚,或者表达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故而,教师引导学生科学思考,提升学生疏疑能力变得迫在眉睫。
例如,当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猎人海力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一方面需要为学生制定相对科学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能会用了口头语,或者用词不准,或者存在逻辑问题,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表达不规范。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解析,明确学生表达的意图,并且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科学的表达,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疏疑能力。
三、开展语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解疑能力
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梳理疑惑,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至关重要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语文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的碰撞,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如“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圆明园的毁灭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思考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这两个问题,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按照“质疑——梳疑——解疑”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能够及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继而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英姿.巧借阅读策略 推动高阶思维发展——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60-62+129.
[2]麦冠文.点燃思维的火把——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主问题提问的艺术[J].新课程(中),2019(12):38.
[3]董青.让课堂闪烁理性的光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