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莫芝万
[导读] 语文学习应是生动活泼又富有个性的过程

        莫芝万
        贵州省荔波县甲良小学
        摘要:语文学习应是生动活泼又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逐渐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凸显和落实。然而一直以来,教师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落实,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教师教学的重心已逐渐由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也由“以师为本”转向了“以生为本”,以望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在这种情况下,革除旧的思想观念,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要义和根本性任务。下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指导预习、课堂探究、因材施教三个角度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进行深入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地位;预习;探究;因材施教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人,能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高效课堂能否有效构建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能否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点名了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将学生放在突出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点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摒弃落后、陈旧、僵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有意识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一、指导自主预习,凸显学生主体
   预习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定位学情起点的基础上,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以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金色的鱼钩》这课教学为例,课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自主预习。首先,我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完整的印象。

其次,我让学生标注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尝试自主解决,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之后,我让学生试着将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通过遣词造句来表达主旨的,并做一做导学案中的题目。在课堂上,我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对其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了解,进而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这便便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丰富课堂探究,凸显学生主体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仍以“师讲生听”为主,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应及时摒弃陈旧、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又富有个性的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身角色,以问题为中心或线索,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切身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丁香结》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概括文意,并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色、气味等的描写,让学生对丁香花的美好进行深入感知。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分析和解读,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作者寄托在丁香花身上的美好祈愿,如此便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三、贯彻因材施教,凸显学生主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要想最大限度地迎合新课程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要立足学生实际,在对学生主体差异性进行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的前提下,深入贯彻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应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以人为本、合理分层;因材施教、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多层合作;因人而异、分层评价。简言之,就是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合理分层,继而在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引下进行分层备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层次互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凸显,又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标准,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紧跟形势,时刻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的思维习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华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34):340-342.
[2]韩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J].才智,2017(2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