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学困生帮扶及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王永琴
[导读] 新课改下的城镇小学教育都趋向于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进行着

        王永琴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中心学校723500
        摘要:新课改下的城镇小学教育都趋向于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进行着,但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农村学校学困生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中。家庭,师资,社会,这些因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困生的出现,对于农村学校中学困生的帮助和转化,让学困生爱上学习,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 学困生; 帮扶转化
        前言
        学困生是怎样产生的呢,除了农村本身的生活环境,还有农村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不确定性,农村家庭的教育很多还是要让孩子帮着家里干活,长大些就出去打工补贴家用,这样的教育观念也是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社会对于农村建设的不到位,农村学校师资建设不完备,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学困生的出现。
        一、农村学校学困生的成因
        (一) 学困生自身因素
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小学校舍条件完整,教室配备智慧黑板,电子白板等先进多媒体设备,但是农村小学每个班的学生也在逐年减少。学习水平弱的学生就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讲,回家后无人辅导,小学正是打基础的时候, 学生的课业难度一天一天增加,但是学生基本功都没打扎实,遇见不懂的问题不想解决方法,撇在一旁逃避学习,渐渐由厌学变成了学困生。
        (二)教师经验不足
农村小学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近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音乐舞蹈室、图书室、实验室、书法绘画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但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大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去下乡建设待一段时间就流动的师资。师资力量的缺失也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家庭教育短板
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不足,自身的文化水平也有限,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下自己的学习也逐渐不重视。社会环境对待农民工的待遇越来越好,很多农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造成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学生在家由着爷爷奶奶管;农村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心理上具有严重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可磨灭的不良影响。这都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短板,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家庭因素也要做出调整。
        二、帮扶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 政府政策转变农村学困生
当地的政府部门对于小学农村学困生的帮助,只能从学生家长入手,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提升农村家长的教育程度,邀请一些农村教育专家前来进行演讲,让农村里的人了解教育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能为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能为国家做出怎样的贡献。

从实际出发,让农村家长转变老旧的思想,自己的孩子学历越高,将来在社会工作上更得力,提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近些年国家对于农村学困生的帮扶,比如说让进城务工子女到城市学校就读,接受优质教育;增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机会,大力扶持农村产业,让孩子有父母的陪伴教育;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怀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帮助农村学校学困生获得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励志改变农村学校教育学困生普遍的情况。
        (二)农村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留守儿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小学应当配备相关的心理教师,在学校中展开心理健康课程,通过课程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在课上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和心理纾解。心理教师的存在意义,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留守儿童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为了你拥有更好的未来在外打拼。让学生的心结得到答案,释放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单亲家庭的学生也是一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们明白,学习才是自己的出路。
        (三) 转变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的建设方面虽然得到改善,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本地的资深教师沿用的是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新来的教师缺乏经验,也是用的陈旧教学。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学,农村小学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可以向城市的小学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或者运用互联网信息数据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增加课堂趣味师生互动环节,改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让学困生感觉课堂的变化,引导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四)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学困生的转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对于学困生可以采取小组转化,把学困生集中起来进行针对性教学,找出学困生厌学的原因,以及是哪个学科的问题更严重,请科目教师对这些学困生进行单独指点教学,逐步解决学困生的学习短板。比如说学困生不会学英语,不会读也不懂什么意思,第一让学生先认识音标,再写几个简单是短词让学生用音标来认识英语单词的读音,逐渐增加英语单词的长度,让学困生练习,在成功读会一个单词后获得的成就感,让学困生明白,英语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并不难。学困生在这样手把手的针对性教学中会认识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感,从而爱上学习。
农村小学教师针对学困生,制定出适合学困生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引导学困生的思考方向,改正学困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知识、预习、做题、审题、解题、课后复习上形成自己的做题思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结束语
各地区的农村学校学困生,帮助转化他们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学校建设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农村学校老师提升教学水平和对学困生的针对性帮助;农村学生家长思维模式的转变;学困生自身对学习态度的转正。这些都是改善农村学校学困生普遍现象的方式,学困生的转化是一场持久战,让农村学困生回归知识的海洋,变成自信大方的小少年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卫华.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1):22.
[2]赵帅. 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农村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J]. 安徽教育科研,2021,(01):91-92.
[3]董俊谋,党继英,王天成. 教育转化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学困生的有效途径[J]. 学周刊,2021,(04):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