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展学敏
[导读]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展学敏
        山东省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下泊头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在意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而轻忽了语文人文教育的特点,因此,在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全面结合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置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此,众多高效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和实践,对情境创设教法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案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探究

        
        情境创设能让教师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利用情境资料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学生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在实践中笔者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尝试,试图通过在课堂中优化情境教学法,寻找到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本文就从“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化学生理解”等三个方面对情境创设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方法探究,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益处。
一、激发学习积极性
语文情境创设首先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内容的情境资料,积极动员学生,助力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学生想象出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即使如此,教师还是要不断地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在情境中,教师为学生做出指导,通过引导引导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地积极思考,自主地探索,自主地表达。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生活中去搜集素材,达到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实现本课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并从中找出正确的道理,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方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然后结合引导语:“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来进行了动画形式的视频资料展示,这样,学生在直观化情境资料的帮助下实现了语言故事的深入理解。


二、促进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最初决定因素。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之多,皆在于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通过影响学习的学习状态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心态产生影响。这期间,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与否,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否,成为了教师关心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资料吸引学生兴趣,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特点,应用于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知识学习导入部分、探索部分、思维成果分享部分,让学生通过参考情境资料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参与效率提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习作模块:我来编童话”内容期间,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主动参与童话故事的编辑过程中,利用了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进行了大量视图资料的展示。首先,教师结合学生都熟悉的《一千零一夜》书籍封面,通过导语:“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童话编辑上面。然后,教师利用动画人物图片资料展示的情境创设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童话人物,并根据学生的举例展示了更多的图片资料,以此为基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己已知的童话故事的续写,有效发挥了情境资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优势。
三、深化学生理解
语文情境创设可以深化学生理解课文文本,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探究、理解、作文等学习过程是一种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为学生开阔思维,丰富语言储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打下基础。如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文章中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语言、风趣的语言,动人的语言,精彩的语言都进行深刻理解,让自己想像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怀着怎样的心情,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因此这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而在写作文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利用情境更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提升,利于学生把好词好句都自动搜寻出来,通过写作文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情境资料助力学生理解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是全面的、双向的。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就注重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寻找一个与自己思念家乡以及思念亲人的事物,体会作者在文中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最终的落脚点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期间,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农家“种花生”“收花生”“食用花生”“议花生”的视图情境资料,助力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针对情境创设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探究,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符合学生高效学习需求的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展现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深化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特点展开情景创设,从新课标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庆,杨兵,李鸿科. 基于虚拟情境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07):36-38.
[2]姚孝国. 谈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12):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