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萌惠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庵前小学
摘要: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界也随之发生了改革与发展,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而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处于主导作用的。但是由于小学生一般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且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逻辑性比较强,所以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下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背景;有效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巩固课本知识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更应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以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而达到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的目的。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化的学习范围,并给予学生足够大的自由空间去展示自我。那么,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呢?这也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一、结合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高效学习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都具备的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来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数学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授“线与角”的数学知识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率地进行对本节课的自主学习,我会通过有趣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的知识。首先,我会以“分数指的是什么”这种合理问题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空间的有效教学手段,还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熟悉的奥秘,并由此来发现数学的魅力,进而真正达到利用问题创设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目的。
二、组建小学合作,促进学生自主交流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会利用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在满足学生的表达欲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还能够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以通过小组创建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的同时来使得学生取得最好的探究结果。
例如,在教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时,数学课本上是用很正式的术语来表达的,这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存在难度。所以在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改变以往要求学生记住“数学公式”的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设计“如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向学生们提问:“相信大家都见过三角形和四边形,也都爱拼积木,那么知道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具体特征吗?”,在学生思考问题之后,我会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让学生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展开探讨,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会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
三、组织课内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且逻辑性比较强的特点,而小学生还仍处于对直观具象化的知识的理解阶段,便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所以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就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来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
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时,我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这时我便会把握住时机来组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自由结组,这样不仅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的同时汲取别人的经验。小学数学的实践活动课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创新更好的实践活动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的数学认知体验创造条件,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总之,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从而真正达到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尤其是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推进,我们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讨和改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教学策略,进而真正打动有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广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08)
[2]景桂英.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