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冯国婧
[导读]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目的

        冯国婧
        拜泉县育英小学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164700

        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目的,如何能更好的激发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小学老师教学的重点,数学教学容易死板教条,找对方式方法引发课堂交流互动对小学数学教学尤为重要。通过老师引导式的提问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提问;学习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中,看重的还是如何取得更高的分数,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方式的教育让普遍学生都在机械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就是死记公式,并不能真正理解其真正的原理,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新课程改革,根本的变化是在教学观念上的,现今教育已经意识到传统数学教育的弊端,并随之提出要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要进行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很多习惯了传统教育的工作者还是不能很快找到有效的方式方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共同探索。
一、深入理解教材,避免生搬硬套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教材里给出的都是历代优秀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适合大众学习,具有普适性,虽然现在教材改版的频率有所提高,但也不得不承认还是存在更新信息不能及时的问题,所以老师在应用教材的时候,应该理解教材的课程核心是什么,如果能在深入理解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当下容易理解讲解方式,灵活运用教材的内容,这样具有特色的数学教学一定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数学,爱上数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举例:在小学数学学习《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课程时,老师的目的是要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解题。如何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公式的原理,这就需要老师找到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明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分成几人小组自主讨论学习,也可以利用道具,比如木棍,火柴,七巧板等简单易找的东西来拼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直观的学习两者之间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通过亲自动手,亲眼观察,主动思考,更加直观的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变化关系,更深刻的记住公式,还能更灵活的运用公式正确的解题。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充分感受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激发了大家学习兴趣,培养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整个课堂还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这一课题的学习。

所以学习掌握教材的课程是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达成,如果能尽可能的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直观易懂,相信很多孩子就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找到乐趣就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股脑的生硬的要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去,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枯燥无味,不明原理,毫无乐趣,何谈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来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本身。
        举例:学习《图形的运动》课程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入适当的教学工具,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把纸剪成不同的图形,然后亲自动手将图形来回平移或旋转,亲眼观察这些图形经过移动后产生的一些变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些教学素材,关于图形的卡通动画片,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这些可以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图形运动变化的神奇,体会数学的魅力,整个教学不需要老师生硬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更多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导孩子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小道具进行数学的学习,这样的数学学习是高效有乐趣的,并能启发孩子们主动观察思考。
三、利用类比推导,培养学生迁移思维
        数学知识从课本看来都是一个个独立的课程,但其实数学是一门融会贯通的知识,都是一层一层演化来的,但是教材的内容如果按部就班的教授就很难发现理解其中的奥秘,往往会学的独立割裂,这并不利用数学的学习。只要理解数学各个单个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公式原理,加强公式记忆,不是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公式,而是可以推导演算的,这样能让学生越学越深入其中,理解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学习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举例:在学习《运算定律》的“加法结合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之前学习的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类比推理。比如讲解(3+4)+6=3+(4+6)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几个数的加法运算,相加的先后顺序是不影响结果的,通过这个例子,发现这个规律后,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多位数的加法运算中这个运用这个规律可以更快的得出结果,如23+35+65,如果先将后两个数字相加会更简单快速的得出答案。
        总之,如果学习比作吃东西,吃到嘴里不时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能更好的消化吸收,变成我们需要的能量帮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何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单一的传统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新课改革就是要把消化吸收这一环节做的更好,让孩子们通过多种灵活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式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胜奎.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
[2]令俊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