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顾丹青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顾丹青
        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安全需求。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科学创新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扎实的安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所以给化学实验过程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一旦出现化学实验事故,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甚至会出现排斥化学实验的情况,这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化学教育具有全面而具体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念,并为化学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化学实验安全教学是高中化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化学实验安全管理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仅可以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它对提高高中化学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化学安全教育的质量。
        二、 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安全示范作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者和领航者的作用,教师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品安全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化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关注校内外化学安全事件和事故,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信息交流,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安全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而且是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自己的化学安全知识和实验安全技能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前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牢记操作规范的同时,认真检查,合理使用相关仪器,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实验结束后,要按照安全规则对仪器进行清洁,并布置好桌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为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实验应在通风柜中进行。再比如在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中,由于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所以要强调尾气处理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束后,按照安全规定回收药品和清洁仪器,整理桌面。
        三、 挖掘教育资源,加强实验的安全隐患分析
        挖掘化学安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生安全实验意识的前提,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本,强化对实验的安全隐患分析。以氯气性质实验为例,教材中明确指出氯气本身存在刺激性气味,且有毒,教师可针对这一内容进行展开,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实验事故,以帮助学生对实验风险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有些学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不良倾向。一是毫无规范和安全意识,将实验课堂看作是休闲、放松的场所,认为实验结果与具体操作无关,即使不按教师及教材上的要求也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所以在实验操作时任性而为,不计后果;二是畏首畏尾,认为实验中充满风险,最后完全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以氨气制取实验为例,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是强碱,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接触反应,而且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来代替氢氧化钙,要叮嘱学生千万不能忽略。另一方面,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化学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范围内,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创设教育情境,并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安全事件。


        四、 优化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识
        高中生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仅依靠单纯的说教方式开展安全实验教育,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受落后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认为理论讲解方便、有效,能提高自身对于课堂的把握度,而技能训练的重要地位却常常被忽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做好长期的教学规划,并实现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地优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过程。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化学安全讲座、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竞赛、实验事故应对模拟训练等活动,以切实提高化学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部分化学实验由于危险系数过高,所以很难在实验室中开展,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危险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以钠和水的实验为例,钠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如果钠块过大,产生气体过多,极易引发爆炸情况,为帮助学生构建起安全观念,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技术直观展现钠块过大所引发的爆炸现象,以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警示作用。在这一实验中,学生还经常会发生桌面不整洁、钠块取用不当、收回不及时的问题。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钠对皮肤的腐蚀性以及将其随意扔到桌面和垃圾桶内所产生的后果。另外,教师还可引入正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形成科学、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应注重渗透化学实验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意外可能对自身、同学、教师以及学校公共财物所带来的伤害。
        五、 完善评价方案,强化实验安全意识的渗透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实验意识,教师应明确教育的评价目的,构建高效的评价模式。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形式也停留在口头、书面测评,难以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建议教师积极引入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评价方式,以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安全意识与安全能力的发展状况。在实验过程中,评价内容体现在活动表现评价与实验报告内容评价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度。以氨气的制取为例,在装入试管环节,要观察学生是否遵从“一斜二送三直缓立”的原则。如果学生未注意到这一点,应提醒其注意,并扣除相应的分数。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用品、步骤、数据、结果等内容,为进一步优化化学实验评价体系,应增加“实验安全认识”内容,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分析其原因,探索消除隐患的措施,以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实验中的每个安全细节,使其能充分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意义。
        六、 结束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强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能有效增进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有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当然,强调安全很重要,告诉学生某些实验存在安全隐患也十分必要。但是,不能因过分夸大实验的危险性,而让学生产出畏惧心理,甚至厌学,不愿动手实验。必须让学生明白,只要心中有安全意识,实验时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化学实验仍然是很安全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探究,喜欢实验,重视安全,规范操作等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杨国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J].华夏教师,2018,115(31):66-67.
        [2]何娇姣.高中化学研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安全研究[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8(7):270.
        [3]武衍杰,宫琦.新编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1):4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