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翠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双洋小学
【摘要】新课改要求各科教学的教师不仅对课文知识进行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以及一些对问题思考的方法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除了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以及公式等的背诵,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数学思维,更加灵活地将其进行运用。然而,在现代教学当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教学趋于呆板,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降低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引导策略 有效性
【正文】小学学习阶段正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为学习自制力以及主动性较差,所以教师的引导以及指引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的运用引导策略是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逐渐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给学生营造良好氛围的情况下,对学生恰当引导。
一、增加动手操作机会,引起学生兴趣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引导,不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能够很好的进行活动的参与。动手操作就是一项很好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当学习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时,在进行正式的讲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个物体带到学校来,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玩物,也可以是其他物品。当学生把这个物体带到课堂中来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了。分别从物体的左、右、上、下进行观看。学生能够很清晰的查看到不同角度的不同形状。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不同方向的图形画出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进行绘画的兴趣。对于学生画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一个定位,了解学生对于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进行下一步的针对性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其中,还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对这一知识产生足够的兴趣,为接下来更有难度的学习,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及时的进行引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问题情境创设,自然引导思考
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可能会让学生感觉到厌烦,那么通过仅仅创设的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带到不同的局面,或者情景当中,让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下进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将情景与教学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加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这一模块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准备两张图画卡片。第一张图画卡片上画着一头大象,而另一张图画卡片上画着一只小兔子。在上课时,教师把这两张卡片同时进行展示,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一个动物王国里,体重越高,就会地位越高。这时狗子和小兔子一起来到国王面前进行地位的评比。请同学判断谁会获得胜利呢?这时候学生很自然的就会回答出是猴子。教师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那么如果大象是35千克,小兔子是4千克。你知道大象的体重是小兔子体重的几倍吗?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会更好地进行除法的练习,有利于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自主思考,达到一个更好的引导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下的娱乐时间是非常的愉快的,那么当一项游戏没有结束,就开始上课时,学生可能进入学习状态会比较慢,甚至不愿意学习,只想着下课的游戏应该怎样继续.。所以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非常的重要。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认识更大的数》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首先第一张图片是一个房间的面积,接下来是一整栋楼的面积,接着是不同省份的面积。这样数字变得会越来越大,学生从一开始能够将它的面积读出来,到最后面临着大的数字,可能会出现疑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引导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读这些大的数字。带领学生进行认读,促进本节课的高效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快的从课下的娱乐转到学习上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阶段,要不断寻找教学不足之处,及时接收学生的反应,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模式,进行有目的性的科学教学。在引导的教学策略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尽量与学生构建一个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同学的同心协力下,不断提高本班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整体的综合发展。注重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以有效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J]. 李红霞,刘玉琴.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5)
[2]浅谈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林杭标. 新课程(小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