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超 刘丽婷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中里中学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中心校
【摘要】:中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数学定理的证明,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数学记忆的参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记忆包括着对记忆的监测与控制,对数学记忆品质起着检视和改进的作用,对中学数学知识的记忆更是举足轻重。本论文将基于“元记忆的监测和控制理论”,提出一些中学数学知识记忆的策略。
【关键词】:元记忆 监测和控制 数学知识 记忆策略
一、元记忆的监测和控制理论
元记忆是指人们对自己记忆的认识、监测和控制,即人们对自己记忆系统内容与功能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记忆过程的监控[1]。[ [1]王春红,田婷婷.元记忆监测错误修正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000(023):40-41
[2]王春红,田婷婷.元记忆监测错误修正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000(023):40-41
[3]刁永明.记忆原理在提升高中学生数学成绩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00(011):57-57,58
]
所谓监测,即是个体再记忆过程中对记忆任务的掌握水平的及时判断[2]。例如:“所需记忆的知识我记了多少”,“记不到的知识还要花多久才能记下”。所谓控制,便是依据监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计划,以便于记住未完成的记忆任务或者记住更多的知识。
元记忆的监测与控制,互为表里,相互制约。监测而不控制,解决不了问题;控制而不监测,往往流于盲目。这就如同进行了一次测验,却不去总结和分析结果,进而提出相应办法,这对存在的问题是起不到解决效果的;或者说你心中有很多很好的电子或者办法,但你不去进行测验,那你很难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只能病急乱投医,这就显得很是盲目。故元记忆的监测与控制,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二、记忆与教学的一大关系
所谓记忆,乃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3]。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巩固后转化为长时记忆。若是理解不够深刻,又不及时巩固短时记忆的内容,那么短时记忆的内容就会遗忘。数学虽然是理科学科,但需要记忆的地方仍然不少,例如基本的定义,简单的分类,常用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文字内容及其几何语言,常规的解题步骤和常用的解题方法,总是需要我们去记忆的。妄图完全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记住一切基础知识,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
譬如一个学生连定义都不知道,却要去推出由定义演绎变化出来的性质,这就比记住定义再去归纳性质要逊色得多。记忆的优势由此得以彰显。
中学数学教学中,基本的概念、核心的公式、精细的分类、简明的数学语言、常规的解题步骤以及常用的思想方法,多要求学生要达到长期记忆的水平。此外,数学培优过程中,对于错题集以及疑难题集的内容,若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水平,那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和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中学数学知识的记忆策略
(一)及时进行记忆检索,明确自我记忆任务的掌握水平
数学课堂的40分钟学习,除去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以及板书时间,有效时间其实不算太多。这样短时间多任务的学习过程中,短时记忆占绝大多数。短时记忆若不经过复习巩固,便会遗忘。在这个时候,若能够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忆检索,排除掌握得好的,关注记忆含混的,标示已经遗忘的。然后,大体分析一下,那些记忆任务可以快速完成,那些需要慢慢攻克,这样就可以对自己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做出大致判断,不模糊,不朦胧,这种精细化,量化的学习,比起凭感觉来自我定位,要好得多。
(二)制定改进与提高计划,实施长久控制
仅仅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而不制定改进与提高计划进行控制,则检索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检索的目的正如孔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择善而从,不善而改”。检索的目的在于精确地定位自我,然后修正不足,自我精进。对检索的结果进行恰当细致的分析后,我们应该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改进和提高计划,例如形成错题集并按期复习错题、每天记忆五个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对应的英语单词以提高词汇量、每天两道计算题保持数感等。当这些计划做出后,便是长久的监督与执行,这其中又涉及到可利用人员和资源的安排部署,任务完成情况对应的奖惩与执行等。只有这些部署安排科学合理,才能实行长久控制。
(三)进行再监测与再控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进行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扬长避短;但控制得好不好,又需要进行再监测来量化,然后再根据再监测的结果进行再控制,从而达到更优化的效果。譬如,当你通过监测,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于定义的记忆出现障碍,从而确定以加力背诵的方式进行控制。当你加力一段时间后,怎么知道自己背得怎么样,任务是否达标呢?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进行再监测,比如做一次适合的纸笔测试,根据监测的结果,结果好则再接再厉,结果不好就要重新制定新的计划和采取新的措施,进行再控制。循序渐进,效率自会得到优化。
(四)前提:主观能动性
元记忆的一种通俗说法就是对自己记忆的认知。认知又包括主动的和被动的,理解的和机械的。主动的、理解的认知才是最有动力最能持续的认知,被动的、机械的认知通常要被心理学研究者试图转化成主动的、理解的认知。一个学习者如果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便已经用有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能量,这对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举足轻重。故本文所说的基于“元记忆的监测和控制理论”的中学数学知识的记忆策略,需要以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