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林爱珠
[导读] 时代正在快速发展,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

        林爱珠
        福建省南安市南翼实验小学 362343
        
        摘要:时代正在快速发展,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教师就需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与模式,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条理分明、清晰明了的有序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方法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从多个方面和角度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借助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个人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同步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逻辑思维指的是一个人在经过分析、观察、总结以及概括后,对一个事物产生的合理表达以及科学地应用的一种思考能力。在数学许可中,逻辑思维还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辩证逻辑、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能够将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符号、数字、数学术语等组合成带有较强逻辑性的判断语句与运算公式,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也能帮助学生构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夯实其知识基础。
        第二,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也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素养的提高产生持久性、基础性的影响,还能使其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当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面对不同的题目时,能够采用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学习方法,还能实现其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第三,形象思维能力的作用。形象思维指的就是学生能够基于事物的表象,借助猜想、联想等方式进行实验、观察和加工等一种思维能力、思维活动。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较为复杂、后项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就需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加工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其能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构建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问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究等方式,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1]。之所以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是因为数学知识脱离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分析和应用,做好充足的准备,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性格,也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需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构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逐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和学习。同时,教师还需重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家的关联,保证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联系实际生活构建问题情境,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数,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数字呢?你知道这样的数字叫什么呢?”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商品的标签,继续提问:“你们喜欢这些商品吗?这些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是否能念出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有什么读法?你觉得在读小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需要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可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答案,谈谈自己的感受。而教师需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点评、总结与分析。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较强思维动机,也能真正认识到小数的重要性与价值。


        (二)运用错误资源,促使积极思考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直接为学生展示正确的答案,未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如果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正确答案,那么其将会逐渐出现思维惰性[2]。为了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在提出问题、准备练习题时,教师需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允许学生出现各种错误。针对学生出现错误或者无法解决的题目,教师切勿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而至要逐步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干。在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较好的锻炼。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其燃起勤于思考的热情。
        例如,教师需搜集和整理学生近期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并于学生一起探究出现错误的原因,而这能够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近期,学生在遇到以下应用题时出现了较多的错误:小白今天做了30道题目,小黑做了34道题目,小蓝做了80道题目。那么小白比谁少一些,谁比小白做的题目多?这一问题较为简单,但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失误,混淆小白、小黑以及小蓝之间的对比关系,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就可将这一题目写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该题目出现错误的原因,准确把握三人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共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仅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还能更加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中的易错点。
        (三)拓展解题思路,培养灵活思维
        数学题目能够实现学生思维活跃度、灵活性的提升,可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3]。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充分利用一题多解、数形结合、多题一解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解题规律,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与思路,进而内化所学知识,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为学生尽可能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学生更多地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展示各自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4]。
        例如,教师可在上课时为学生展示这样一道应用题:南城与北城之间有一个长尾357公里的铁路。现在,一辆快车从北城出发,同时另一辆慢车从南城出发,两辆火车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辆车相遇。已知快车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79公里,那么慢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呢?在分析和探究这一问题时,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需汇总和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将这些解题思路展示在黑板上。之后,教师需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解题方法,从中找到最合适、最快捷的解题方法。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可让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现有的错误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秀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探寻[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09):P.166-167.
        [2]于海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 好家长, 2019, 000(056):P.30-30.
        [3]马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9(12):187-187.
        [4]江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教育观察(下旬),2019,008(004):73.
        [5]徐晓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