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张艳云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实施,小学数学亟需从过去以成绩为中心的应试教育,

        张艳云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蒿沟乡蒿沟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实施,小学数学亟需从过去以成绩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学生综合素养为本位的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使其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直观想象能力,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要求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并不需要考试的机器和学习的工具。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阵地,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实现观念、内容、方法、模式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人才。所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以科学观念为指引,去推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最终目的。
        一、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指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从肤浅层面的知识学习,深入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考虑探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巧妙设置并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学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和倾向,主动对数学教材课本进行研读,提炼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基础设计出,集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为一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来进行提问,有效设置教学悬念,引发学生认知层面的矛盾和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对相关知识的探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时,在本节课程前面,学生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而本节课程与整数运算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还将小数与整数的计算过程进行整合,进而帮助学生们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之后,笔者再从教材中提炼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后,笔者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判断,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会提升问题的难度,并再次给予学生们探究空间,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基于教材提炼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所以教育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主张增进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互动和往来,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并落实合作的基本理念,基于对班级内学生的整体认知和具体了解,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分配,确定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其次,教师则应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从而在小组学习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以真正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生活现象来了解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但是传统的课堂模式枯燥,考虑到这个问题,笔者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了合作探究教学法。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了6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之后,笔者下发探究任务,任务下发后,学生们开始展开讨论,小组各成员积极发表自身看法,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笔者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直观想象能力,是支撑学生学习、理解并运用,抽象数学知识的根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形象思维和抽象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革新以往,语言讲解加黑板板书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数学课程教学,对数学知识进行信息化、动态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优化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图形等进行直接地观察,增强学生空间观念,在脑海中建立起具体形象的认知,逐步形成并具备直观想象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平面图形展开的教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笔者决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课程中涉及到的图形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们建立直观的系统。然后,笔者再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在直观情境中展开探索,逐步加深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知识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所以说,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高水平的教育素养,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思想和观念,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创新策略的实施和运用,从而建构科学稳定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良性沟通,让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以此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敏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福建茶叶,2019,41(12):139.
[2]林素娟.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26.
[3]姚春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1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