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周风茜
[导读] 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并不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完整地传输给学生即可,

        周风茜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并不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完整地传输给学生即可,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应用,如此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最终效果。本文即是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共同合作探究以及师生身份转换教学三个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逐渐成为主流。在开展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老师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有效性传输,这是基础,同时还要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角度出发,强化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才是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才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呢?关于这一点,很少有老师进行过思考和尝试。大家总是认为兴趣是天生的,有的学生天性喜欢数学,你就是不教,他也会自学。而有的学生天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你就是再教,他也不学。这种情况确实常见,但是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没有挖掘出有效的对策,始终按照传统的知识传输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并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和激发,又怎么能够转变或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首先,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太阳每天从哪个地方升起?”学生:“东方。”教师:“没错,那么东方在哪呢?谁能指给老师看看?”学生:“就在那边。”此时,学生便开始纷纷伸出手指,指向东方。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东边在哪里。那么南边呢?”学生:“这边。”学生又纷纷将手指指向南边。教师:“很好,现在呢咱们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学生:“好。”教师:“当老师说出东、南、西、北的方向时,你们不用回答老师,而是要马上指出对应的方向就可以,我们来锻炼锻炼大家的反应能力,好不好?”学生:“好。”此时,教师便可以快速说出东、南、西、北不同方位,然后观看学生的反应。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看到有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就立刻出题,而是要观看是否全班学生都能够正确认出方位。如果发现有做出错误反应的学生,要看看他是因为匆忙而选错了方向,还是因为自己确实不知道。如此,才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的方向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共同合作探究
        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依靠教师的教学,更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否则学生难以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进行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但是,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不能对学生进行随意分组,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如此才能切实保证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如此才能切实保证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教学问题,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应该如何计算。然后,教师便需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才是引导学生进行共同知识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现场巡视,以了解学生的思路,并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教师便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展开针对性的数学知识教学。
        三、师生身份转换教学
        所谓师生身份转换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上台讲,教师坐在台下听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和学生进行身份互换的教学方式极具趣味性,因为很多小学生的内心都拥有一个教师梦,希望别人听自己讲。所以,在师生身份转化教学的引导下,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学生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教师梦,也会纷纷做好充分准备,以更好展现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到了第二天再邀请学生上台讲解。当学生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坐在讲台下认真听,而且还要坐到最后一排,以免挡住其他学生的视线。在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再继续邀请其他学生上台讲解,这里的知识点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讲解效果而定。如果学生未能够给出良好的知识点教学方式,教师则要在最后进行补充,以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点能够形成正确性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效果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工作,同时也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见到成效的事情,但是教师只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小学数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必然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融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03):30.
        [2]马玉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8(03):220.
        [3]李素娟,高立莉,林占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探究[J].新课程(中),2018(0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