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魏瑞芳
[导读] 数学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魏瑞芳
        河南省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数学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使阅读与思考充分地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关注数学阅读内容的选择
        数学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关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起点:读文本掌握所学知识;读中外数学史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读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读数学公案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
        (一)读教材文本
        1.阅读文本目录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目录信息: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哪些知识?出现在哪一册上?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册又有哪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以后那些知识做好铺垫,让每个孩子形成知识体系!
        2.阅读情境图
对情境图的阅读方法策略关键是培养孩子认真有序的思考方法与审题能力: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富有情趣,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的气息,通过阅读情境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呢?
(1)教给观察方法,有序——一般是上下观察或者左右观察。
(2)提取效信息——看到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所求问题。
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以前的那些知识?
(3)找到数量关系——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
(4)列式解答
(二)读《数学阅读》校本教材
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申建民局长引领下在校领导的规划下,全体数学老师编制了《数学阅读》1-12册校本教材,由教育局专项资金出版,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
我们是如何阅读《数学阅读》这本书的呢?
读:我们有统一的时间每周固定两节课的阅读、有固定的午读时间与晨诵时间。还有每天晚上布置的统一阅读内容与时间。以读为主线,综合运用讲、演、写等不同方式,创造学生参与数学的路径和机会。
讲:讲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将读后感知到的东西用数学的语言说出来,将阅读中闪现的灵感与同学分享。
演:用口头语言、肢体动作等形象的方式,还原数学的场景,加深学生数学感知,亲近数学。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进入特定的数学情景,体验数学的发展,参与数学。
写:记录阅读痕迹,运用数学语言,使用数学日记、思维导图(知识树)、手抄报等不同学习工具,摘经典,讲故事,写感悟,作评论。
        (三)课外数学阅读书籍
        数学课外书籍不但能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陶冶数学情操、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刚入校的一年级同学,尤其是第一学期之初,年龄小,缺少自理能力;刚到校,缺少秩序能力;识字少,缺少阅读能力。所以,一年级数学阅读兼顾视频、童书,从视频故事、数学绘本开始,搭建阅读脚手架,引导孩子缓步进入数学之门。
        到高年级比如六年级,很大一部分进入青春期,处于好奇阶段,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
        所以六年级为孩子推荐的数学阅读书目大多是为了开阔孩子的思维,扩大视野,为孩子推荐以“数学文化”的专题系列阅读为主。
        二、聚焦数学阅读的呈现方式
        (一)课前预习中阅读
        课前预习中阅读起到了查漏补缺,让老师最快掌握学生的困惑点与认知的盲点,减少了课堂打无准备之仗。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阅读情境图,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会出示以下问题:
        书上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实际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
        书上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你的方法和它的方法有何异同?哪个方法更好,更实用?
        流利的读出书上文本框里的内容,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试着说一说课本上的解决方案是否合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可以讨论)
        这样,指导学生阅读预习坚持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已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并形成了预习意识。每个学生都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二)课中阅读
        课中阅读不但有助于对所学新知的理解,聚焦关键词,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但减少课堂的部分同学走神、开小差的机会,特别是理解不透切有困惑的时候,读也许是帮助学生认知的又一个法宝。
        1.对概念的结论要读
        学习新的数学概念要读——由于数学语言高度简练,术语多,逻辑性强,概括程度高,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刻化,因此,阅读时有些拗口。特别是新的概念、定理等重要数学理论,在给学生分析清楚后,要让学生反复读,读熟直至会背,以强化数学语言。
        2.例题的题目要读。
        例题的题目可让学生先读,比如有一次考试有10分判断题.要求是对的写D错的写C结果全班学生的80%没有读题,直接画对号错号。原因是学生对题目不清,虽然判断全对了,因不符合要求,没有看清要求是不得分的。。
        3.解题过程可以读。
        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数学阅读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概括,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了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同学们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后就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如何用商不变的规律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
        首先要解决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与分数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又是什么?如何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重视数学阅读的多元评价
        (一)数学阅读的研修成果及展示性评价
        1.数学日记。每天记录数学日记,研制发布《数学日记撰写标准》。每周在本班教室内举办专题展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交互撰写评语,推荐一周“数学日记之星”。每学期、每学年举办一次由年级承办的全校展评活动,以年级为单位组建评委小组推选“数学日记榜样人物”。
        2.每本书或每章节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学生每天坚持数学阅读,每周绘制一张数学阅读思维导图,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张贴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交互专项评语,推荐一周“思维导图之星”。每学期分别装订学生个人数学阅读思维导图,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专题展评活动,并推广为年级、全校的展评活动,分别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评委小组推选学期(学年)“数学阅读思维导图榜样人物”。
        3.每周编写一张手抄报。学生每天坚持数学阅读,每周绘制一张数学阅读手抄报,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张贴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交互专项评语,推荐一周“手抄报之星”。每学期分别装订学生个人数学阅读手抄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专题展评活动,并推广为年级、全校的展评活动,分别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评委小组推选学期(学年)“数学阅读手抄报榜样人物”。
        4.每月召开一个班级读书交流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个人数学阅读成果展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组数学阅读成果展示,评选优秀阅读人物、优秀小组。举办年级读书交流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集中展示,评选优秀班级。
        (二)综合性评价
        1.数学阅读之星。依据数学日记、思维导图、读书交流会等数学阅读成果,用结构性积分的方法,每周评选班级数学阅读之星,每月评选年级数学阅读之星,学期末在此基础上评选年级决赛榜样人物,并举行颁奖典礼,向家庭发送喜报。
        2.数学博士。依据每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数学阅读之星(榜样人物)评选,用结构性积分的办法,每学年评选班级、年级数学博士,进行隆重颁奖典礼,向家庭发送喜报。
        数学阅读有了合适的内容,有呈现的方式,加上多元的评价,这样就把数学阅读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才有助于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