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姚晗
[导读] 现代美术教育基本都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

        姚晗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现代美术教育基本都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的美术老师应该把握同学们的心理需求,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和美术创造性思维。立足美术学科的学习需求和特征,以形象思维引领,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完成最终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育;创造性;思维兴趣
         创造性意识有着强烈的目的性,根据目的进行创造活动,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和想法,从而进行复杂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独特的创造行为。所以说,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学识。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这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进行有关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呢?这是教学者一直以来都在探寻和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提升创新

在备课和讲课时,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事物产生兴趣时,学习愿望便会在一定的情境中萌发。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的前提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培养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对所需要创新的东西产生好奇,这样才能实现创新的目的。把创新比喻成汽车的话,那么学习的兴趣就是发动机,只有不间断地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推动创新活动的完成。在教育教学领域,学习兴趣是进行任何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爱好,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最终完成创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喜欢那些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对自己作品进行肯定的老师,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和课堂充满兴趣和激情,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学生只有对美术学科拥有足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高质量,并且是有意义的,最后取得的教学成果就是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这是对于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对学生的自我肯定,在每一次肯定中,学生们逐渐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对于自我能力有了自信心,更愿意去开发创造,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无形地培养了创造力。学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还表现在创作方面,他们相信只有艺术大家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对自己的才能没有准确的认识,严重缺乏自信心,这种内心上的胆怯和自轻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用新的视角再去看平日司空见惯的图像,将它们打破、重组,形成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形成依靠图像与图像之间以及图像与自我之间的缘分。尤其是美术教育,有着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学习,接触那些充满艺术性的美术技巧、巧妙的构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们美术创造的能力。自古以来,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从来都不应该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绝对不是老师意志的附庸品,他们需要被尊重、被重视,教师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

二、因势利导,鼓励启发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传授知识确实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是如何教授是尤为关键和重要的问题,不同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一百个人的心中更是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要想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对于那些有想法、敢创新的学生,往往只需要点拨就能激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对于性格内向、思想保守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帮助他们,千万不能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一刀切,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去制定不同的计划,才能因势利导,鼓励启发。

三、创设情境,欣赏引导

教师合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在内心形成完整的画面,对于所学的知识也能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通过一起观看学生作品,并进行分析讲解,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发散性思维。通过讲解,让学生取长补短,回想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则发挥点评作用,适当讲解、合理启发,这样必然会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四、增强学生自豪感

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于一些具有民族性的美术作品要多多学习,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些艺术作品有传统壁画、版画等等。在了解每一种传统美术作品的同时,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一次认同和学习交流,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的民族感情,这对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有着重要意义。在学习时,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发现艺术元素,运用什么技巧和手法,形成最后的艺术作品,这一过程完美诠释了创作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最终学会如何发现艺术、学习艺术、体会艺术、创造艺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身体感官去感知美术的魅力,使艺术元素碰撞和迸发,并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情境氛围,设立不同的角色,通过感知不同的角色来把握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元素,相互促进,彼此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完成教学活动。尤其是在每一次不同意见逐步统一的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从而展示他们学习主体的地位,凸显他们独自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增强大脑机能,尤其是美术课程的学习,通过线条和画面的整体运用和组合、搭配,能促进大脑机能的强化。


五、培养学生的探学求异能力

学生的创作欲很强,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筛选出最佳方案。学生充分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能使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七、结语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美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有效创造。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而且要善于拓展学生创造美的空间,让学生参与作品的设计创作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法,从多个角度开展美术创作和展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双手和情感创作出更多积极健康、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作品,使他们的意志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人格更加完善,使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学识等方面得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用创造性的方法去启迪学生的思维,用科学的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

参考文献:

[1]项友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审美评价[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261.


[2]彭晓燕.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30).

[3]程春艳.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参考,201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