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胥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拱市乡中心校6355224
摘要:历史不仅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占据着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重要一隅,所以从古至今的思想传承或是教育理念,都离不开对历史的研究以及反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是中华民族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秘诀,所以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历史的系统学习就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能给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历史;故事导入;授课方式;小组合作
历史是厚重的油墨书写的证明信,是时代发展的沉淀结晶,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历史阶段都是值得被研究被铭记的,而在学生学习历史时,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社会体制等方面来有层次、多角度地了解,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对某一段历史产生偏见或者片面的认识,所以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课堂中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保证学生的学习是有效果的,而本文主要针对面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到力不从心或是提不起兴趣的学困生,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从故事导入让学习更生动、丰富的授课方式、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让学困生对历史感兴趣,真正产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新思路。
一、故事导入让学习更生动
有人说历史就是一本涵盖广泛的故事书,这种说法有可取之处,但是还要赋予阅读这本书的意义,那就是不要忘记历史本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极具研究价值的人文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是只需要阅读历史事件,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课本中列举的历史事件来理解和总结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然后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时刻铭记屈辱的过去,对美好未来有着憧憬和向往,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自身素养,就从掌握历史开始,但是学困生很大程度上并不理解这些深层意义,如果对学习无法提起兴趣,上文谈到的内容便都是浮云了,所以教师还是要从吸引学生兴趣入手,而刚入学的初中生还未完全转变对学习的态度,要想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积极性,教师便可以通过故事导入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中“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课时,由于春秋时期时局动荡,国家更替频繁,前接夏商周,后有战国时期,所以春秋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涉及到的知识点也非常多,也出现了孔子这样用思想来影响世界的名人,所以学生需要了解和记忆的重难点就很多,教师最好通过适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后就很容易培养起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而故事导入也正好对历史教学十分实用,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关于春秋时期人物的故事讲述给学生,不仅能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丰富的授课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力量也在不断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历史来说,使用科学技术的先进设备是与来自古代社会信息的无形碰撞,但是这种结果导致的并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很好地结合,因为现代的先进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复刻古代的社会风貌或者人物肖像,让人类更好的体会当时事件发生的情景,这样就能把背后的历史意义与内涵深刻理解,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刻板的照本宣科,新时代下的学生已经不适用于过时的教育形式,教师就需要另辟蹊径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多媒体的声光影像强力辅助能让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讲到的历史事件。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这一课时,学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进入能够适应初中学习的状态,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只要有一点对学习的消极情绪的出现,就代表着满盘皆输,所以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学困生的关注,一定要保证学困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时刻都维持在比较有兴趣的程度,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平时注重讲课时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要尝试穿插着改变授课方式,减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枯燥感。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既是自己的事情,又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达到目的,而在学习中,小组合作就是一种高效的方式,之于学生,是边玩边学,体会到课堂趣味性后就能很快燃起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之于教师,方便管理也能增强师生互动,是不可多得的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学方式,而学困生,也能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得到他人的帮助,从而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这一课时,由于课本涉及到《红楼梦》,教师便可以把学生分为一些小组,提出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过后回答,如:大家认为林黛玉如果没有搬去荣国府会是什么结局?如果荣国府没有王熙凤又是什么光景?学生在思考过后回应教师的提问,不仅能对课文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无形中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放弃对学困生的激励和关怀,不仅要在学习中帮助他们提起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更要在平时也多关心学困生的情绪,避免学生产生对学习厌恶的消极态度。
参考文献:
陈黎雯.浅析初中历史分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21(15):139-140.
江明东.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7):157-158.
董亚芬.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1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