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李光仙
[导读] 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概念创新的基础上向学生定性地解释知识,

        李光仙
        贵州省毕节黔西县谷里中学
        摘要: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概念创新的基础上向学生定性地解释知识,对核心素养进行透彻的分析,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多层次教育和学生技能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强调,地理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出色的知识,例如地图素养,实践技能和人间观念,以便课堂学生能够根据特征识别正确的思想认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培育路径

        
        所谓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社会发展和终生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关键技能和性格。这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完善和个人发展有关。核心素养是学生的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的综合集合。核心素养着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和过程,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性,开放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来鼓励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发展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地理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来开发课堂课程
        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关注年轻的初中生的主观性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并且没有让学生探索课程的灵活性,从而无法实现创建有效课堂的目标。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研究,并根据学科教育和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各种教育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各种资源帮助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课堂教学和有效基础上发展人文观念等关键学生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因此,地理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设计课堂课程,并重视初中生的地图素养的发展。一方面,地理教师需要利用课程的内容向学生解释地图,以便班级学生掌握地图阅读和信息分析技能。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地图阅读”教学,地理教师可以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讲地图阅读的技巧,帮助学生分析在阅读地图和获取内容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并提高学生对地图全面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并指导学生获得特定于地图的地理信息,从而可以改善课堂体验和实际应用。
二、创建生活情境
        地理教师应改变被覆盖的教学内容的情况,将教科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学科联系起来,并为地理教科书内容找到真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将地理规律与真实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将人文地理知识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并将区域地理知识与社会经济现象相联系,从而通过课堂教学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感知的双重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加强课程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和核心素养。

以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效率,并表明教育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
三、地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思考
        地理教师基于基本的读写能力,需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并使用教材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教学和指导,为学生分析现实生活,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人地协调概念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学科的一个特征,以使学生能够在课程资源整合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透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初中生对教学的兴趣,地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思考,这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人地协调的理解。
        地理教师在向初中生讲解中国自然资源知识时,需要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向初中生讲解中国自然环境的分布,以帮助班级学生了解当前的自然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使当前水土资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相协调,以教育学生关于人地协调的概念,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人类在创造自然中的破坏性行为,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长期发展的影响。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初中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况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有助于建立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有效课堂。
四、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清楚地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识,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例如,在教授与地图和比例尺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解释地图的三个要素,然后有效地记住知识并阅读地图。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学校地图,以便学生可以了解地图的元素。最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观察校园并使用测量工具来计算道路的长度和建筑物的相对位置。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向和范围等概念。在本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逐步比值工具来绘制校园风景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切实实现教学目标。
五、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发展整体思维
        复杂思维是思考地理的基本方法,是指人们在对地理主题和现象的全面,系统和动态的理解中所具备的思维的素质和能力。学生使用整体思维来解决地理问题的目的是对现实生活中和辩证法中的地理问题有更清晰的了解。地理教师通过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讨论来教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教授水资源短缺开始这样的讨论。首先,教师组织了向学生介绍自己对全国水资源短缺的了解。通过学生介绍,发现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少于城市。在讨论中,教师解释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意义,以便学生可以充分思考并正确理解该项目的重要作用。
结论:
        地理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并发展多学科教学,以培养初中生的兴趣和充分参与学习知识和实践研究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勇.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06-107.
[2]施扬喆. 培育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