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珠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中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感悟人文和自然的基础上,与美好事物产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美术教学在很长时间内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制约,导致小学美术课堂的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到小学课堂中来,使得小学美术课堂较为形式,并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激发出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美术课程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应用探究
小学阶段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对审美的理念和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对特定的实物进行思考和想象。虽然小学阶段中的学生阅历尚浅,但是对于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认知能力意境初步形成,因此学生对审美这一概念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理解。正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才需要教师引用情境教学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其次,情境教学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性强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表达出自己对美术作品最真实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从某个角度探究整个美术教学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
(一)对小学美术教学不够重视
据统计得知,大部分乡镇农村小学校并没有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许多管理者和教师都认为美术课程只是为了削减文化课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学生在休闲时间不得已选择的课程,因此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并没有倾注太多的心思。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的美术绘画在本质上就是模仿的过程,所以,在课堂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也只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临摹经典的绘画作品,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只会模仿不会创作。
(二)教师能力的不足
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的课堂讲授过程中,并没有在课堂总设计出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依旧沿用着传统模式的“一刀切”和“单向输出”方法,为学生讲授教材中的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接触美术知识时,感受不到抽象性的特点,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完全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使得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通过美术作品的绘画形态探究其内在的意义,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想象力得不到启蒙和拓展。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措施
(一)设计有趣的情境,引出课堂课题
课堂导入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共鸣,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入课堂主题,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进行有效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一年级“剪纸动物”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投屏的技术为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动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后教师进行提问:“这些动物的形态这么优美,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式可以把它们留下来呢?”学生踊跃答道:“画下来,拍下来,剪下来。”教师通过学生所讲的“剪下来”引出课堂主题,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思维,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想象力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视觉感官上的教学情境。视觉上能够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直观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的资源和素材也非常丰富,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一年级“漂亮的瓶子”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将自己收藏的漂亮瓶子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收集自己认为漂亮的瓶子。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收集的瓶子,并说出为什么收集这个瓶子的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中“漂亮的瓶子”画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利用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教师应该注重对自身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拓展,不能只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行将小学美术的基础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做到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想象,从而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利用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所学的课堂内容。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一年级“童话城堡”这一节课时,教师的讲授重点应该在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理想出发,构思自己想象中的童话城堡,并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念。教师可以收集各式各样城堡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分别融入到各个城堡之中。或者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有关城堡的影像,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短视频。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思想带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生活实践与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材中所展示的内容在本质上都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教材去揣摩生活中的物体和景色。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任务,同时将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与同学进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品味到丰富的人生百态,为学生的良好品性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始终以想象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资源的多样利用,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并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文. 浅谈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 000(017):1-2.
[2]乔韦兰, 张晓琴.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探析[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9):2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