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刘厚桃
[导读] 众所周知,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

        刘厚桃
        重庆市云阳县双土九年制学校
        摘要:众所周知,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不仅要求在教学成绩上,更应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上.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的一门主要学科的同时,也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所谓的"教无定法"在语文课堂中就可以完全体现.从教育方法上讲,我国学者早就提出,要改革以往的讲授法为合作法,探究法,引导法等等,但尽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风格不同,学生们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都是不可忽略的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其中,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作为当前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之一,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为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当前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情境创设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融合,利于教师发展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减轻学生的实际学习压力。情境教学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尝试应用,也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新的模板。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迸发出鲜活的生机。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法可以帮助教师从根本上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及作用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探究;作用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的探究,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不同教学目标,针对学生们不同的吸收能力,以学生的学习实情和最近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对“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多种情境创设方式进行选择应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具有趣味性、生活化、可操作性、探究性等特性,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来逐步地消化所学内容,进而深入掌握具体知识。故事情境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发展性,参与性,综合性,系统性等原则来创设。故事,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最为自然的组织化的教育内容集合体,将它创设为情境以进行情境创设教学,会使情境教学活动更为灵活有趣,,简便易行,形象生动.故事情境创设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种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帮助知识传授迁移的实现,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相对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吸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意识和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情境创设法应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对情境资料进行分析参考,与同学互动,一举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老师生动讲,学生被动听的枯燥消极状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信心的积累。同时,情境创设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生才可能积极地参与和投入,才能形成学生与老师良性的互动,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实践可以证明,情境创设教学及其中包含的现代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教育特色,同时在学生教育的每个领域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形象化展示资料;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应用探究进行深入讨论。
一、形象化展示资料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己认知基础上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深入体会文本描述的内在含义。教学情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用直观再现的方法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语言文字本身是抽象的,想要让学生通过课文中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去体会课文中的所描写的形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情境创设法则可以让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让学生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进而体会到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因此,利用情境创设方法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发挥情境创设教法的优势。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期间,就可以通过形象化资料展示的方式,教师通过对形象化的材料的应用,将原本枯燥的文字知识更直观的呈现再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更直接,更具体的获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亲眼看见,亲身体会的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场景。教师可以将陶罐和铁罐带入到课堂,并在引导学生讨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体会他们背后的品质期间,让学生到课堂上来各代表陶罐和铁罐,将文本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文本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这样,学生们能够在足够直观的情境资料参考中,体验并逐步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此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带入的直观资料成为了一个“引子”,而学生的对话情境构建才是真正的情境创设部分。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总体来说,无论“陶罐与铁罐”还是“学生的表演”,都体现了直观资料助力学生自主参与和主动思考的作用。这种亲身体验的情景再现不仅能够增多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交流,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也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所讲的知识并深入掌握。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语文课堂也可以拓展教学时空,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深入研究所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生活中可用的各种课程资源,结合实际重组教学内容,以教学为主线,以育人为主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寓教育于生活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资料中感受文本背后蕴含的作者情感,更能让学生联想生活情景。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知识的传授,应努力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多年的新课程教学表明,越贴近学生生活的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等过程,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生活中处处都语文学习的资源。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所学知识,使课堂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活动,掌握本节课所讲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思考生活中所能涉及语文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学好语文的愿望。同时,情境创设应该尽可能的真实,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基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下,学生才会感同身受,创设的情境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模拟的情境中,能刺激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境创设方法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频率,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文内容期间,“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景事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不论年少还是年长,可以说人人都有,教师就可以结合诗句中“异乡”、“异客”、“倍思亲”等词语,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悟。如“看到晚霞想到假期中奶奶给自己讲故事的经历和心情”“假期中不能见到想见的异地亲人而思念的经历和感受”等等。也可以结合“登高处”“遍插茱萸”,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家乡除重阳节之外其他节日的习俗,并鼓励孩子主动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节日习俗,自己和家人又是怎么过节的。这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拓展路线的情境创设方法,反而符合新课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可以将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故事的聆听与分享中。
三、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先导,学生对语文的内在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强大动力.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情境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情境创设能够帮助教师从形式上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语文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教师也可以通过机智幽默的语言,拉近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由此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情境创设形式多样化特点,可以让教师通过多种情境创设为学生构建一个趣味性课堂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学《一支铅笔的梦想》一课期间,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实现趣味课堂的构建。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联想能力,可以将多个不同主题的图片在荧屏上进行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同学之间讨论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然后对孩子们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一方面教师通过生动展示文中描述的铅笔的经历,让学生们在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情境资料参考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更加容易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思路,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童话故事,并自我总结所创故事的中心思想,也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这种情境创设方式利于促进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能够让学生主动积累自主学习经验,获得学习自信心,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不断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利用情境教学增加课堂教学过程趣味性,可以帮助教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有效的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往往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变得形象化,通过师生互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亲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己思考提升了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情境创设教学法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小学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真正的从根本推动我国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看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基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而言,更为看重情境创设教学法是对其改进与创新,一方面,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调动课堂的氛围,另外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成功的解决了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多种问题,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前枯燥无趣的课堂不复存在,在保证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现代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对于情境创设教法应用方式的探索,更帮助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从而更高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意义,进而通过举例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教法的有效应用.,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多种情境,引导小学生进入轻松的教学活动氛围,帮助学生们更加透彻的理解语文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而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事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知识,技能,情感乃至于三观的传递和建立。将情境创设教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现了学生兴趣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自信心的建立等目标,这对教师积累高效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同时更能帮助教师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的本质,以及深入理解、贯彻、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鲁瑶.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J]. 教育现代化,2016,3(38):385-386.
[2]黄瑞.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64.
[3]韦远明. 创设创设情境教学法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13):P.171-171.
[4]李彩云. 探究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明日, 2019(24):0367-0367.
[5]张秀丽.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C]// 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