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
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民族中学
摘要: 研学旅行自古有之,是实践教育的重要方法,国家以此作为实现素质教育及实践立德树人的关键方式,并立法推行。概述丰富的黔东南研学资源产品并对它作了大体归类;同时试着列举部分资源与产品作为引导思路,以及作了简单使用说明。
关键词: 研学旅行; 黔东南研学资源及产品 ;实践教育 ;研学资源的使用
正文
一、研学旅行的缘起
研学旅行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新词,是从久远的我国古代游学、近代修学旅行,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育人理念和人文精神,现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以围绕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为目的,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的一项实践教育事业。
二、关于研学旅行的国家相关政策及研学旅行的定义
做事得有规章和政策,研学旅行同样是有据可循的。近年来国家颁布的相关研学旅行政策:2013《国家休闲旅游纲要》、2014《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2016《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各位有时间可以去参阅。
目前对于研学旅行普遍认同的定义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活动可以独立进行或由单位正式组织。具体来说,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三、研学旅行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开展研学旅行,可以在研中引导孩子学习,在旅行体验中提高认知,在认识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生发智慧,在智慧中建立自信,提高自立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家乡的亲近与热爱之情;感受祖国美好河山与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学会动手用脑,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强健体魄,坚强意志,利于推动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展开;有效促进将学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深刻感悟知行合一的精髓;明白生活即是教学、即是人生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贵州省黔东南旅游研学资源与产品的几大内容
黔东南过去因为交通闭塞,很少有外人涉足,因而保存了完好的原始生态和民族文化,即“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这里峰峦连绵,苍山如海,江河纵横,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景象万千;魏晋遗风,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尚存;苗村侗寨就镶嵌在绿水青山中,加上少数民族较多,“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俗”的文化奇观,风情各异,各具特色。研学旅行资源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点:
(一)自然生态旅游产品具有环境教育和保护功能,地质地貌、动植物基因库、气象水文等生态旅游资源含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科学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黔东南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这样分门别类使用:
譬如,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高原山地垂直气候体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不同海拔植物带的变化情况,背风坡,阳面坡的植物区别等,反映气候变化情况。让学生认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明白植被变化与原因,去探究一下以知道生物基因库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是怎么来是怎么回事的。
譬如,舞阳河风景区、重安江十里古峡;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如施秉云台山风景区和白云岩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等,可以进行自然地貌景观和地形类型识别:高原、山地、台地、盆地(坝子)、山间河谷、瀑布、湖泊、丘陵、喀斯特地形等。还有了解岩溶地形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另外还有为什么地名是这样称呼,这里为什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可以放开思想去想象和提问出很多很多的问题。
(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黔东南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这里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比如遗址遗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山地民族建筑、民族村落、民俗节日、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等等,这些资源富有文化底蕴、科考价值和美学价值,据实际需要,针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同特性,开发独特的研学旅行产品。
典型的民族村寨有:西江千户苗寨、南花苗寨、郎德苗寨、岜沙苗寨、肇兴侗寨、堂安侗寨,等。这里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说明一下:这是个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研究苗族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生活生产习惯、刺绣工坊、银饰制作、蜡染制作、美食特色,歌舞表演、歌谣演唱、服装表演等等,集于一炉。那里的西江博物馆,集中展示了苗族的历史和吃穿住用生产生活等风物特点。
另有历史文化名镇黄平旧州,是战国时期且兰民族酋长国古都;之后历代曾设郡、府、州驻地,宫、庙、阉、堂、宅院保留完好的有很多;下司古镇的古码头、商会馆、阳明书院及惜字塔等古建筑保存完整。在这里,瞻仰先贤王阳明的成长和得道事迹,让人肃然起敬;眺望宽广的江面,仿佛民国时期“西南辐辏地,歌吹不夜城”的繁华商旅盛况犹如昨日再现。明白这里的一切因水而生而产生的码头文化、木商文化、山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中国桥梁博物馆——重安三朝桥(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相距不远的三座桥),清朝19根铁索桥+抗战时期石墩钢梁结构公路桥+现代钢构曲拱桥,它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同朝代物质文明的标志,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准、材料、技术、设计理念等大量信息,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在此见识桥梁建筑艺术。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传统民族节日文化众多苗族牯藏节、苗年、吃新节、苗族的祭尤节、姊妹节、爬坡节、芦笙节;侗年、侗族大歌节、抬官人节;隆里古城的花脸龙灯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精彩纷呈,仪式繁杂,寓意深刻,源远流长、古朴神秘。
可以穿着民族盛装,跳锦鸡舞-铜鼓舞-芦笙舞表演,感受民族舞蹈;听着苗族飞歌穿山震谷、铿锵有力及侗族大歌“清泉般闪光的掠过古梦边缘的音乐”,让学生感悟民族音乐的魅力。
2、民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可以通过专门的非遗馆:如凯里苗妹非遗博物馆,或特色小镇或民族风情专门街道去展示和剖析。如手工煅造银饰、刺绣、蜡染、芦笙、造纸、鸟笼、酿酒作坊等,体验传统手工艺作坊的制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活动可以集中在某个功能比较齐全的景区景点操作与观摩。比如丹寨万达小镇,它是集民族非遗产品和新兴产业融合整合的旅游休闲度假扶贫为一体的小镇。
(四)推出爱国主义教育精品旅游线路
让孩子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触摸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比如,红军长征黎平会议、中共镇远地下党支部旧址——周达文故居、榕江红七军“五一”集会遗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历史陈列馆、施秉黑冲大屯上红六军团战斗遗址、剑河县小广坳红色战斗遗址、剑河县凯寨红军战斗遗址、黄平旧州附近的二战时期中美联合修建的军用机场遗址。通过红色资源进行革命教育、国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坚定信仰,让学生有国家认可,忆峥嵘岁月,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树立社会责任感。
黔东南州的旅游研学前程似锦,需要大家努力细研,定会得到应有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名胜志/文物志
[2]《贵州旅游》
[3]《研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