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龚晓晶
[导读]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产物
       
        龚晓晶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中天国际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的教育事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较大程度上的冲击,并且比较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发展要求。当前阶段,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方式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完善,并且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广大知识传授者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就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善,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融入到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当中,并且为教育事业的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并且广大知识传授者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也已经应用了起来,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与时俱进,适当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活动当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同时推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获得有效提升。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性知识,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这对于其日后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获得综合方面的发展,使学生立足于音乐学习的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例如,在进行《阿细跳月》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我首先在课堂中借助了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们观看了图片,介绍了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并且让学生们观看了相关的舞蹈视频,让学生们能够在观看舞蹈视频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中的要领。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欣赏了这首音乐作品,促使学生们能够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有效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最后,再组织学生们结合这首音乐以及自己对于舞蹈的理解,进行了相关舞蹈动作的编创,促使学生们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此一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强化了教学有效性,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也有着较强的帮助与作用。


        二、强化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比较缺乏自主预习的意识与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并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引导其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们接下来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还能够推动教学有效性提高。
        例如,在进行《小河淌水》教学的之前,笔者首先组织学生们展开了课前预习活动,将这首歌曲与相关的资料制作成了微课的形式,并且在其中融入了相关的问题:整个乐曲你听出了几个乐段,请你感受它的情绪,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音乐是充满色彩的,你觉得这两个部分你想用什么颜色表达呢?为什么?音乐主题一直贯穿于整个乐曲之中,但是它并不是机械的完全重复,感受下第二乐段有什么变化?在乐曲中听到了哪些乐器呢?等等。然后,笔者将微课资源及时上传到相关的线上教学平台上,促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与欣赏,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问题的思考与总结。如此一来,学生们可以很好的实现课前预习,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们能有着较强的兴趣,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当中,了解到更加直观、形象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束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打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适当借助信息技术方式,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点,借助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形式,构建出形象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情境之中加强知识的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黄河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搜索了关于黄河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在课堂中一边让学生们聆听音乐,笔者一边播放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的视听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活动当中也有着较强的兴趣与积极性,构建出了真实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然后,笔者再及时结合这首音乐作品进行了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作品,促使学生们在赏欣音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如此一来,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适当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子涵.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的整合与构建探讨[J].黄河之声,2017(07):45.
[2]林秋子.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