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教学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 周小丽
[导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落实与发展,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

        周小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150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落实与发展,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较以往教学而言,现阶段的课堂讲解不仅需要教导小学生必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乐趣等多要素的培养。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教学环节中时刻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可以真正成为班级教学的主人。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知识;教师;趣味

        
        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篇阶段,此时的小学生不仅身心成长速度加快,头脑智力、思维意识也在逐渐成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科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塑造小学生完善的思维意识、塑造科学观念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当前部分小学科学教师自身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为小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较为枯燥,一度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通过趣味化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导,满足小学生现阶段知识需求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在趣味视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乐趣
        学习乐趣是指小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欢乐,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环节的当中。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视频观看的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即教师利用动态的视频的形式将书本中的静态文字知识进行展示,为小学生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清晰地知晓科学现象的全过程,切实掌握实验过程当中发生的种种现象的同时,在生动的科学视频观看中促进小学生学习乐趣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天气”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带领小学生观看科学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观看来加深小学生对于天气状况的印象,而后在结合视频内容进行教导。如雪天,雪花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由水滴转变成另一种形态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提问,如“同学们,大家知晓了雪形成的原因,那么‘冰雹’这一事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教师以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既能够生动当前的教学过程,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在更加生动的多媒体视频观看中加速小学生学习乐趣的感知。


        二、在趣味生活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理解
        科学知识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则可以立足于此,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导。趣味生活教学是指教师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发挥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这一特点,通过将生活事物带入到课堂上来降低科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既有利于保持小学生灵活的思维状态,还有利于在熟悉的生活事物学习中提升小学生当前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事先准备一定量的橡皮泥与烧杯,而后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发一块橡皮泥以及一个烧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进行引导,如“孩子们,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才能让橡皮泥在烧杯中浮起来呢?”随后可以让小学生对橡皮泥进行捏制、塑造,使其判断何种形状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教师将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带入到科学课堂之上,以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既能够增强科学课堂教导的趣味性,还可以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进而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小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增强。
        三、在趣味拓展教学中扩大学生学习范围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其知识内容会存在较强的广泛性,教师仅教导小学生教材科学知识虽然可以为小学生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小学生综合思维意识的发展却会产生一定的限制。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拓展教学来扩大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利用客观存在的诸多课外事物作为教学的素材,使小学生可以在非教材的内容学习中了解到诸多罕见的科学现象,丰富小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可以拓宽小学生的学习眼界,进而在更加全面的课外知识探索中促进小学生完善综合素养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观看科学纪录影片,以此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掌握。如《活力星球》、《自然力量》、《植物生长史》等等,教师在挑选影片时应综合考虑其是否同时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确保课外影片的观看能够对小学生的课内知识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巩固作用。教师以科学纪录片观看的形式进行拓展学习,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内容,还可以有效实现学习范围的扩大,从而在广泛的课外知识拓展学习中加速小学生完善科学思维意识的塑造。
        总而言之,趣味教学法与小学科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满足小学生当前的知识需求,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能够起到极为可观的促进作用。教师结合多种富含趣味性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既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当前知识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激发科学知识潜藏的趣味性,进而在生动的科学课堂上促进小学生科学观念的塑造,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培荣.让趣味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81.
        [2]唐乳燕.以趣促学,构建趣味课堂——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读写算,2019(27):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