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华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430000
摘要:我国的小学体育课堂,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跟上现在的教学理念及目标,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格外关注的对象。我校基于《全人对话》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于2016.9开始至今,在众多教育教学专家的引领下,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逐步寻找到一条比较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型流程。即我们现行研究的"全人,对话"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和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话模型,我们做了以下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全人 体育课堂 对话 媒介 批判性思维 体育课型
1前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课题研究动因出发,分析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弊端后,研究了本育课堂特质怎样融入"全人对话"理念。三年,进行了六个学期的实际体育课堂教学,通过老师们不断的用批判性思维对话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实际运用、尝试,科学的理论尝试,为我们研究奠定了基石。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为了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操控性,我们还特别运用课堂教学运动技能考核数据作为参考依据,用对照图表,进行分析。对于某些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前测试和教学后测试,比较"对话模型"课堂教学效果后。通过结果分析,论证我们的传统模式和批判性思维教学教学效果,为我们科学,有效的拓展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期体育组还进行了各年级案例编写,为同行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帮助。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即具有华中科技大学附小体育课堂教学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从小学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形成终生学习的理念,对以后成为优秀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以往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体育教师怎么做,学生们就机械的模仿教师怎么做,在这种模的体育课堂没有思维的火花,没有孩子们的寻求、探知的欲望,没有知识,技术动作的交流,只有老师与学生的教与练。学生只知被动的学习,对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懂得运动技术的形成,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动作的迁移和转化,有的甚至放弃学习技术动作,只有对体育课堂的害怕和退缩。学生身体素质在各种报道的一样,年年下降。
1.3.当下体育课题教学模式的改变
关注学生身心及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为我们创新人才必备的要求。让学生从小开始就有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对以后在工作,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学会主动学习。因此,我们体育课堂教学融入“全人.对话”理念,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客观规律要求,即体育运动负荷要求。更要确保学生安全和快乐。因此,批判性思维模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研究方法及研究关注点
1)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六个学期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堂实录分析。
2)体育项目的分析:所对应媒介。
3)体育项目技术特点的分析
4)数据对比法。对于某些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前测试和教学后测试课堂教学效果。
2.2研究过程
基于《全人.对话》课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于2016.9---2017.6第一阶段。从此届一年级新生322名新生,六个平行班中随机抽取了两个正常教学班201、602班和201、606班作为研究试点。取得了初步试验成果后,2017.9----至今为第二阶段。升入二年级的六个班全体参与课题研究。为了解决课题研究所需的师资,方向,定位等等问题,我校借助华中科技大学这个有力臂膀,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我校聘请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董毓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李太平教授,江汉大学李文浩教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静教研员,合作教学模型专家---上海郑杰校长等专家团队引领。经过专家和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确定了我校总体的框架是“全人.对话”课堂教学模式。
2.3研究策略和方法
1)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是为了论证该模式下,流程的可行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2)案例分析,案例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素材,便于我们能够及时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是为了我们今后如何更好的实施提供参考。
3)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科学性的指导和论证。寻找论据来论证其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2.4.“全人.对话”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模型
1)模拟论证过程的对话流程。
2)模拟写作过程的对话流程。
3)模拟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对话流程。
4)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对话流程。
5)模拟体育教练过程的对话。
2.4.“对话教学模型”课型中的操作流程
1)“观察、认知、理解、欣赏”类课型与“模拟论证过程的对话”
2)“创作”类课型与“模拟写作过程的对话”
3)“决策”类课型与“模拟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对话”
4)“习题、考试、解决问题、STEM+”类课程与“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对话”
5)“操练”类课型与“模拟体育教练过程的对话”
2.5体育课型所对应需要得条件(媒介)
1)与身体对话:在练习中,练习的是体能性项目,就是与身体对话
2)与动作对话:在练习中,练习的是技巧性项目,就是与动作对话
2.6体育项目的分类
技巧类 创造类 体能类
跳远 体操 长跑
跳高 搏击操 短跑
投掷 韵律操
球类 武术
民族传统
2.7课堂动作媒介
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的动作时,如投篮,首先想到的是动作,他与什么对话,他与动作对话,是技巧的形成,那么他所对应的可以是模拟体育教练过程对话模型,还例如:我们在三年级学习垒球投远时,投掷技术也是与动作对话,相对应的也是模拟体育教练过程对话模型。如果是练习体能,如长跑等,与身体对话,对应的就是模拟体育教练过程对话模型,依次类推。
3.1通过近三年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科学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更加充分说明现行的“全人.对话”体育课堂教学模型是具有优越性的。充分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身体素质的发展融为一体的好模式。
4.结论与建议
4.1批判性思维对话模型对于现行的体育课堂模式有着跨时代的引领作用,如果有更多的同行能运用对话模型,将会有更多的孩子收益,也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批判性性思维舔砖加瓦。
4.2针对对话模型还不是广泛运用,希望通过跟多的途径传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4.3学校加强大老师对批判性思维模型的不断应用与实践,健全完善模型,使模型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快乐的学习-走向对话》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加)董毓 .《批判性思维十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3】马培培.美国大学批判性思维教学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01):30-38.
【4】(美)理查德 .保罗 琳达 .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20
【5】郭琴 基于《全人.对话》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