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李荷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李荷芳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中天国际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美育学科,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新课改,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的积极发展,以此来构建真正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教学探究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以外,还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其情操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好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活泼好动是大多数小学生的天性,进而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缺乏良好自主学习意识的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促使学生可以从中感知到音乐这门艺术学科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师在执教《哪吒再生》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播放学生们所喜爱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相关片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并试着让学生一起来谈论对于“哪吒”的印象。进而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程音乐时,就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来展开音乐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动画人物形象。
        二、注重体态律动教学,优化学生的音乐节奏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是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要素。不过当前大部分的小学音乐教师都过于侧重乐理知识和范唱教学,因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以致于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无法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加强体态律动教学活动,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和情感。

例如,教师在执教《竹竿舞》一课时,考虑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也有了较好的提高。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竹竿舞这项舞蹈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在班级内运用事先准备好的竹竿或者是类似的木棍等工具,一起跟随音乐来学跳竹竿舞。由教师讲解基础动作并示范,随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从而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律动感和节奏感。
        三、创新音乐鉴赏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离不开优质的音乐鉴赏教学活动,这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级感官,让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和赏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态度,进而能够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创新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音乐教材为基础引入优质的音乐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悟。例如,教师在执教《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为学生展示山河秋丽和景色迷人的秋景图片,随后教导学生赏析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这首歌曲中所描绘的优美动人的自然画面,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而能够充分挖掘这首音乐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拓展合唱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音乐能力
        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来说,合唱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综合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以及陶冶情操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适当地拓展合唱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并从中实现自身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锻炼与提升。例如,教师在执教《红蜻蜓》一课时,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的合唱视频,让学生能够专注地聆听歌曲,并学唱这首二声部的歌曲《红蜻蜓》,深入地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气息的运用,指导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情绪,将气息控制的均匀、悠长和稍弱的力度,以此来让学生能够用亲切和优美的声音来进行合唱训练。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教学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新课标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摒弃传统僵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而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秉承着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积极创设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设计。从而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注重体态律动教学,创新音乐鉴赏教学以及拓展合唱教学活动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强化学生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丽嫦.浅谈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10):185.
[2]赵宇红.谈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1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