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辉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425800
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在参训时的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准备不充足,参训的目的性太过,普遍将通过培训任务,获取的分当做是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的各类培训并不切合其实际教学内容,难以提起教师的培训兴趣,久而久之使教师产生了培训惰性。本文以探究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情况为主,并且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素养;培训策略
一、我国中小学网络课程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提升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足
学校领导片面地注重提高自己的升学,轻视了教师自身个人的专业成长,导致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和主观上不十分重视自己的培训。而对于信息技术的培训需要进行实践和操作,并且各种知识与技能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互关联度,必须确保培训的连贯性,以及充裕的参训时间。其次,空间布置安排得不合理。将培训地点安排在规定的场所,一般距离中小学校(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校)还有一定的距离,交通不便,给老师们带来了参训的压力。
(二)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
培训的组织者往往并非根据其需求,而是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来进行培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原因是培训人员不熟悉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不能充分了解他们的知识技术素养和能力,以及其提升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隔阂,使得其双方相互影响,不能很好的达成互动,影响了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一般学科培训的教师都来自教学第一线,这类学科的教师普遍深受青年学员的欢迎,而进行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和培训的授课者大多是来自高等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士。这类老师本身的知识和理论能力都比较高,但是并没有那么接地气,容易与学员脱离实践需求,使得他们的学员对于自己所学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
(三)培训方式过于单一,服务滞后
目前的培训模式传统单一,主要的培训内容还是开设理论课程的讲座与教学实际课程的观摩和操作。培训的主体依旧是授课老师,学员们仍然处于被动参加的地位,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培训的意志。培训组织者是培训项目的负责人,除了具备项目的研发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服务意识。而实际情况是,培训组织者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
二、解决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参训的主动性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参训的主动性,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关于培训,制定者在制定具体培训内容时,需要根据参训者的原有水准,专业知识基础,培训欲望,培训目的与动机等综合方面考虑,通过设置“最近发展区”,形成累积效应,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以“课件无忧”培训为例,培训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分五阶段展开,每阶段的培训内容密切联系学员的实际需求授课与教学紧密地融合,部分培训课程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深入地进行了教学任务的推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所授课的对象,才会制订出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与此相应,只有合理有效地运用培训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激发和培养被训练教师的学习兴趣,也真正地增强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人两张毛皮,最终只能做到的就是各司所职,让我们的教师培养活动流于形式。对于参训的学员,我们提供了时间上的支撑,首先我们要增强各中小学生的师资力量配备,并合理安排其培训时间,尽量利用双休日、假期期间等时间段,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求学校领导们提高对一线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成长,增强培训活动的功效性、实用性,更好的帮助中小学教师完成其教学工作。
(三)开展多样化培训
在培训形式的选取上,培训指导老师应以便于学员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为主,倡导一种多元化的培训形式,把专题演练与参加式的研修活动相结合、面对面的研修与网络技术交流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团队协同学习相结合、正式的学习与非正式的交流相结合、理论阐述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等形式综合地进行培训。就对于培训的管理来说培训过程应该时刻充斥着严肃和认真性,应当严格实施点名签到等考勤制度,保障所有参训人员的安全及时间;做好对每位学员进行培训全过程性的评价和培训中总结性的评价;做好本次参训老师的培训和档案保存管理;严格遵守规定颁发参训资质证书及学分。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师要想在专业领域取得成长,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和培训势在必行。但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强烈的专业成长发展意志,却并没有将参加培训活动作为其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反而被认为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从如何提高所有参训老师的工作主动性与增强对其培训吸引力等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技术水平,推动其专业成长,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1]孔赛男,周先进.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9,8(42):21-24.
[2]丁鹏.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