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思维”培养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王婷婷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品格

        王婷婷
        山东博兴县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品格。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继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制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小学生基础认知作为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律的方面比较差,教师要想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步伐,对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道德法治教育,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继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生因为年纪小,认知能力较弱,这也对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针对学生的特性来制定教学计划,比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这方面的专业教师也不多,教学系统还没有得到完善,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增加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开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探索研究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借此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及法治思维的培养
2.1以灵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设立道德标准
        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的好奇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习效果,正确引导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兴趣也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因此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就要不断的创新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在教学环境下的好奇心,推动学习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心中的“110”》时,教师应当注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应当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做一些日常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然后给学生讲解在紧急情况下,应该如何拨打110,规避风险的发生。此外,教师为了调动课堂的积极性,还应让学生集思广益,说一说自己心中的110,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

教师设计这样的课程,贴合实际的社会情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社会道德的含义,增强学生从小的法治意识,为提高小学生的法治思维做好铺垫。
2.2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相对比较灵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但小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不强,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进步,小学生对网络仍处于好奇阶段,这也就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有了邪念,利用小学生的无知对其进行诈骗。
        比如有些人利用网络技术,编造苦难疾病,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博取同情,实则骗取钱财,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利用法律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解法律对公民的保护行为,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培养法治思维,使其认识到在其受到危害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提高小学生的法治意识。
2.3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真正意义,更深层次地理解其含义。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该课程的教育意义。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315”打假调查,让学生跟着315调查组去实地了解打假事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出售假货是道德品行上的缺失,如果买到假货应该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了解道德与法治不单只是书本上的内容,它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从而让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2.4自我做起,增强法治思维的培养
        学生虽然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的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意义,但教师仍要加强学生自我法治思维的培养。教会学生做道德的标兵,凡事都要以道德标准为基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要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提升法治意识。
总结:
        要想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简单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传授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理解其概念意义,更能明白它的社会地位,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体现其重要意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丛小杰.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8,(1).后插66.
[2]陈安培.小组合作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10).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