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昂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467300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强调“效”字,主要是指课堂上教师教育的方式的高效和学生学习收益的高效。在教学思想上:高效课堂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上:不仅重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加大力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注意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实行新的教学理念,注意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手段上: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也可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解决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内容上: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时间上:要把课堂时间多分配给学生,减少教师单向授课的时间,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在教学评价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改变以分数为主要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采取以激励为主,学习成绩和能力发展并重的方式。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学校层面: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趋势
作为学校领导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双重发展,挖掘学生潜能的开发,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学校建立相关的体制和机制,确保在教学工作中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学校在课程设计和教材选用中要注意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做到课程生活化和实用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生活和社会,摆脱生活与知识脱节的现象,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评价时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二)教师层面:教学观念和能力要改变
第一,教师的观念需要转变。
首先,教师要备好课。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设计好情境,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每节课需要讲和练的题目都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反复研究精选得到。这些题目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课标的要求,把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彻底改变原来一本教案教十年的状态。所以高效课堂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减少,但实际上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是提高了,要求做到精讲精练。
其次,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本质和关键。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明确教学是培养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活动。要减少知识的灌输,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探究和实践,教学本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转向“重过程”,教学对象转向“关注全体学生”,教学方式转向“合作学习和多向交流”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参与讨论,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动口动手、思维碰撞、分享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从而打破教师单向灌输的局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大胆放手,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老师绝不指挥,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去帮助,凡是学生能做到的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
第二,教师的能力需要提高。
首先,教师应具有高超的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做课前预习。教师应给予学生合适的探究题目,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总之,导学就是驾驭好课堂做好设计,做好引导即可。
其次,教师应具有准确的把握教材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内,要能够驾驭教材之上并能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误导学生,做到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教师具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让课堂活跃热闹但不是杂乱无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但又遵守课堂纪律,高效合理的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最后,教师具有机智的课堂调节能力。探究和讨论时教师要驾驭整个课堂,每节课有总体设计,但同时在环节的设计上要富于弹性,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适度的调整。这种调节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活动,但是各个地方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和方法做出适时调整,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学生。二是教学的过程中的教学策略要机动灵活。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快乐学习和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评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反馈,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三)学生层面:学习方式要转变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高效课堂要出效果必须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式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要打造高效课堂,学习内容应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掘者,他们思考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参与结论得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便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每个学校、每个教育者摸索前行。这一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每节课节奏快、容量大、少讲多练,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的教育教学理念。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社会和学校特别是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