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小学生写作存在的弊端及解决途径”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   作者:杨彩芬
[导读] 当今社会,母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汉语言教学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杨彩芬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海军希望小学
         摘要:当今社会,母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汉语言教学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提倡素质教育背后混杂着以成绩考核教育工作者的新形势下,面对作文分值占考卷比例较大的现实而言,加之汉语言本身所存在的重大意义,我们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的写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让新一代成长得更好是责无旁贷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写作        困惑        弊端        解决途径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存在的困惑与弊端
        农村小学生写作存在的困惑与弊端突出表现主要有:
        (一)审题不清。
        孩子们仿佛是无头的苍蝇乱撞,没有经过认真审题就匆忙下笔。结果常常是离题万里,犯了严重错误。审清题目是写作的“基石”,如果题目审不清,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
        (二)文章没有中心。
        在创作一篇文章时,学生常常没有经过列提纲这一步骤,就盲目进行下笔,他们就像挤牙膏,一个字一句话都挤得十分艰难。结果,一篇作文记流水账,没有突出的中心,就仿佛是没有灵魂的雕像,枯燥无味。
        (三)无法迁移好词佳句。
        平日,学生倒是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可到了下笔时,居然无法在适当的地方加以运用。写出来的文章就像缺少了血肉,从而使文章失去了一半的精彩。
        (四)缺乏修辞。
        毋庸置疑,好的修辞能使一篇文章增添闪光的亮点。然而,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正是缺乏漂亮的修辞,使文章失去了一半春色。
        (五)内容混杂。
        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中,他们不能对经历的事件进行精细筛选,而是笼统的进行庞大的组合。结果,重点内容没能得到好的加工展示,因此,这样的文章恰似没血没肉的草丛,混杂不堪。
        (六)没有精彩的开头和启发性的结尾。
        通过长期分析学生的作文发现,他们的课外知识浅薄,不能虚心学习优秀范文的写作手法,不能牢记并加以应用老师讲授的一系列写作方法。从而,这样的文章无疑将失去一半的成功。
        二、农村小学生写作存在的困惑、弊端及解决途径
        (一)多看书
        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学着去读一些中外名著,来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以及积累更多的素材。
        (二)多读书
        让学生多读好文章,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提起学生的兴趣,包括语调和语气。重点句子要求背诵、牢记,从而加大学生的文学知识面。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多练习写作
        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不要强求学生写得多好,但要求坚持。
        每天坚持写五十至一百字的日记,贵在持之以恒,积少成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磨练学生的学习信念。
        (四)多讲解
        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给学生听。从而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模仿写作很重要,尤其对初学者而言。
        (五)多指导
        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老师必须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模式的,只要符合提纲就行。强调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有层次,结尾要精彩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指导。
        (六)多观察
        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写作之前,要求学生多去观察社会生活、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虽然不能事事观察,但要学生学会多观察事物,并学会产生联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


        (七)多交流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并学会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技能。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提高,提醒学生不能“闭关自守”,堵塞思路,让他们自己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八)多学习
        到了三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学习语法和修辞,学习经典句子,学习诗词写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要求学生去学习各种语法、修辞、及诗词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九)多鼓励
        孩子们离不开老师的鼓励。生活中,学生渴望我们给予他们的鼓励和关怀。成长中,学生需要我们老师给予他们爱的涓涓细流。然而,在写作上,学生同样渴望老师给予他们的鼓励与关怀。
        (十)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这样的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做到多积累。
        (十一)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畏惧心理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将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很难写好,因此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越怕就越觉得难,越觉到难就越写不好,久而久之,成了恶性循环。当然这也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而适当的鼓励、引导则会使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动笔。学生越写就越想写,越写就越喜欢写。
        (十二)留心生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周围事物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规律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观察事物要有顺序。观察可按空间顺序进行,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地进行观察。
        (十三)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可见,写作不仅要求学生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还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十四)把认识结构作为文章的核心
        把认识结构作为文章的核心,其中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其中,还需要老师无形之中的鼓励和指导。
        (十五)树立“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大作文观
        树立“大作文观”,要做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一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二要注重审题;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十六)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变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
        (十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感情,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认识策略水平的同时,协助学生解决“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感,鼓励学生观察他人看不到的事物,写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言为心声。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一次成功的写作都应该是灵魂的再现。“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作文的沃土,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学会写真人、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参考文献:
        [1] 赵耀飞主编,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四库全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2
        [2] 张巧玲,玉质瑛主编,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3] 陈明选,李勤等主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