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初级中学
摘要: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但是道德教育却没有同步发展。道德教育必须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途径
中学所谓的道德生活化教育是指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相适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设计课程时,有必要确保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适合学生的生活方式。此外,德育必须紧紧遵循社会和历史趋势,以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以生命为导向的德育教学是传统德育的一场革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初中德育的必要性
教育与人们保持着“共生”关系。人的出现催生了教育,而教育伴随着他们的一生。教育的最初出现是与人类同步的: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活非常单一,他们每天仅需吃饭、御寒和抚养后代。逐渐地,当老年人和儿童离开工作岗位时,人们意识到有必要向下一代传授技能和知识,教育应运而生。他们所教的内容来自生活材料,还必须帮助儿童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经验,他们的生活和教育密切相关。陶行知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和进步,与进步教育”定义为生命与教育的关系。教育离不开生活,道德教育离也不开生活。卢梭曾经告诉埃米尔:“只有生命本身才能为他制定法律”。这表明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使道德教育有效,就必须面向生活。当德育不再是口头教学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实践时,就可以理解学校德育的功能。
二、当前我国中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现实生活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追求和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改变中学的德育。在初中的德育计划中,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与教科书分开,不干扰生活中的内容,教学内容太含糊。教师和学校都没有加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它只是通过学校的规则和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目前,他们的思想和身体发展迅速,现在正在逐步形成生活中的态度和价值观。在此期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来进行终身学习。但是实际上,初中的道德教育仍然强调理论,却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应从环境中学习,而盲目地重复无聊的理论,从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许多教师仍然认为,所谓的道德教育只是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生活完全分开,没有注意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2.家庭教育在德育生活中被忽略
家庭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生活为导向,指导学生摆脱过于抽象的讲道,使他们在面对现实并与现实互动时能够感受和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和世界,以通过知识获取,有效地调动他们的自主权。一些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忽略了父母言语和行为的影响力,尤其是仅涉及孩子时,父母只能关注成绩和生活条件,而不能关注道德教育,因此生活模式过于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
3.德育模式是单调乏味的
德育具有单向灌输的问题。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座,老师唱歌表演。学生只是听众,并且被动地接受强加于人的道德观念。目前,学校将德育视为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它应用“完全训练”和“注射”训练方法。老师根据这本书和抽象的讲道进行教学。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思考。德育很难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将问题与实际一起思考,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活和价值观。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道德教育模式。
4.德育缺乏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
德育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如果教师在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反馈的情况下进行考试,这就不是对道德教育的极好的教学。
当前德育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只有教师不断地将无聊的抽象知识灌输到教科书中,而学生却无法获得真正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知识。
三、加强中学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的有效途径
1.与家庭生活保持联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德育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思想认识。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德育的内容和主题,在德育活动中介绍学生的家庭生活事例,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孩子的虔诚时,老师介绍了这种情况。周末,祖父母或父母想在家里看电视,因此有些学生会拿着遥控器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这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状况。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进行热烈讨论。一些学生说,当家里的年长者允许我到处走动时,他们会让我看我喜欢的节目。一些学生说,我们应该尊重年长者,并允许年长者观看他们喜欢的节目。我们只照顾自己,这太自私了。一些学生认为,生活中如此细微的细节反映了我们是否尊重长者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长者。可以看出,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形成了道德共识,这比直接教学要好得多。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考虑问题并提高道德意识。
2.鼓励生活方式的发展
(1)使对话环境流畅多变
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科书的介绍方式与以前的教科书不同。它取代了以前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教学的灌输。从问题,情况和案例开始,创建一个等效的交互式平台。因此,教师需要在协作、组织和指导方面改变角色,并且必须真诚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此外,还可以使情况和生活变得适当,以关怀形式直接对话,同时展示知识,揭示思想,情感和精神观点,以便学生可以学习接受道德教育和启发。
(2)创新现场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非常重视生活状况,受过教育的人不能等待知识,而应该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他们的思想。因此,教师应精通入门材料,创建熟悉的情境以及使用生动的语言和现代方法使教学与生活更加紧密相关。此外,情境的创建不仅应在材料选择方面反映现实,而且还应参考培训材料。例如,在“您身边的规则”课程中,观察者可以观察交通状况,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学生可以接受有关被忽视的教育,并改善他们的经验。此外,肯定会有诸如思考,说话等之类的联系。然后将概述一种独特的方法,以积极发展责任感和道德感。同时,教师可以使生活更加经典,并组织诸如社会调查和实践之类的活动。实际上,行动空间已经扩大,教室可以传递给公众。例如,可以通过查看校园的绿化来创建标语,还可以进行集体表演,例如,测试场和现场直播。
3.必须充分重视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初中学生不仅必须获得有关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还必须重视全面的道德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在学校的完美表现,而且是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道德教育的体现。一般来说,家庭道德教育是尊重父母和长者,做好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社会责任。为此,他们需要积极进取的方法和不懈的决心,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实生活需要整合到生活和经过测试的生活理论中。这不应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而应在一生中发生并获得全面的道德教育。
结语:
一般而言,道德教育不是一个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的过程。学校及其相关教师应高度重视初中德育的生活华,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教师还必须结合现状进行研究和测试,以便使德育生活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施艳,杜尚荣.中小学道德教育启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
[2]王正平,著.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陶行知.教育生活漫忆全集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