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妮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如今,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已被整合到小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对法治的理解,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可靠的发展。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终身学习是教师教育学生日常活动和示例的起点。使小学生在“主导地位”中充分发挥生活作用,将道德与法治的发展与对生活有更好理解的小学生的特征相结合,加深对小学教科书的理解,以及引起小学生的目光,观察生活学科以适应当前知识的发展,促进小学生的优良品德和正确价值观,使小学生自觉遵守思想,道德的局限性和法律法规。
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品德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成为教学的领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关键要素。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仅单单遵循课本显然是不够的。作为老师,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应该对人进行教与学,将道德和法律教育渗透到课堂甚至课堂的各个方面,树立榜样,结合知识和行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改变哲学的教学,改变课堂上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品格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手段,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通过研究进行协作和学习,以及重视学生的道德生活。
例如,在讲授“我是教室里的值日生”时,首先使用图片展示了干净班级和凌乱班级之间的比较,然后,我教育学生们理解“班级是每个人,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班级整洁。然后介绍值日生的概念和职责。要求当日值班的学生谈论他们的所作所为和问题,并讨论值日生为保持班级整洁应采取的措施。其次,显示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导致混乱的照片。讨论如何消除这种现象,并请每个职能小组选择一名组长,以明确分工,将职责分配给人员,并共同完成工作。在讨论中,老师带领并鼓励每个学生承担维护课堂秩序的责任。最后,学生们讨论:“我每周的哪一天值日?我负责什么清洁任务?作为值日生,我打算如何执行我的工作?”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互动课程,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和探索,以便学生可以增强他们在课堂生活中的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有效的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生活至关重要。教师耐心地指导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并向他们传达人与活动的原则。通过扩大学生的视野,他们也对明天寄予厚望,理解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践道德规范和法治还要求教师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进入生活,学习调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分析具体的道德与法治问题,然后实现有效的学习应用理论知识和学习的目的。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满足了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计划的具体实施将得以顺利实施。
例如,在讲授“上学路上”时,老师可以假装与学生成为路人,并帮助他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您上学最常使用哪种交通工具?如果您步行上学,应该遵循哪些交通规则?通过教一个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学生将了解一定的理论常识的重要性,以确保他们的道德标准和理论知识是适当的。在这一点上,教师应紧跟学生的思想。关键而复杂的问题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关系,突出老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述长辈的笑话,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他们对长者的生活环境感兴趣并有兴趣进一步学习,从而更多地了解长者的笑话。“杯水车薪”和“凿壁借光”使学生了解长辈们的辛勤工作和决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长者的行为,找到这些故事的真实价值,并为人生设定高目标。
3.选择以生活为导向的学习,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小学道德本身和法治是一门学科,其重点更多地放在日常生活和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情感冲动上。改革后的教科书还包括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以生活为导向的内容。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教师应在充分理解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扩展现有内容,并整合学生了解现象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直接经验实施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更好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我们的地球之家”的背景下,该教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关爱大自然的情感,并鼓励学生了解对地球和环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就“污染”进行交流,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论他们认为对环境有害的现象。根据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学生还注意到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例如野外狩猎,森林砍伐和海洋中的垃圾。另外,人们不小心向旅游景点扔垃圾的现象也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指导学生谈论了解这些现象,并与他们的生活进行全面交流以更好地了解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将生活导向的材料和学习内容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情感变得丰富多彩,并具有积极和促进价值,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
4.创造生活场景并塑造法治精神
在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造生活情境,并将法治观念渗透到生活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加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课,鼓励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建立法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效率,从而使课堂学习的不仅仅是法治知识,而且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和规则的精神。
例如,在“课堂生活中有规则”一课中,首先给出交通规则的示例,例如“在人行道上行走,红灯停以及将靠右行驶”道路等,然后对学生说:“如果行人和车辆不遵守道路规则,则他们不会在红绿灯前停下,车辆和行人会回去? “通过一小段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规则的重要性,然后老师将以图片形式展示课程。要求学生评价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上课吃东西,乱扔垃圾”之类的行为;然后,老师将教学生遵守小学生的规则,并成为一个良好的,有纪律的孩子鼓励学生与课堂和校园生活联系起来,直观地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渗透遵循规则的行为和思想。
总而言之,本文重点关注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在课堂上进行基于生活化的学习的思考,学生可以学习道德与法治,这有助于并激发更多的学生提高道德和素养,实现更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彩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49.
[2]张小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03):59.
[3]唐维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8(1).